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最西端,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素有西凤酒乡、泥塑之乡的美誉。2008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蝉联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陕西省凤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发挥点多、面广、机制活的优势,服务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的总体目标阔步迈进。
截至2011年底,凤翔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1.74亿元,较年初增加4.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24亿元,较年初增加3.7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县各金融机构存、贷款总余额77.24亿元和37.39亿元的41.10%和54.12% ,余额占比及当年新增额均居全县各金融机构首位。
理念先行 创新服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农信社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理念的与时俱进。”凤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李苍绪认为。
循着“巩固基础客户、培养优质客户、发展黄金客户”的经营理念,凤翔联社提出了打造“三个中心”战略, 即将基层信用社建成农户小额贷款中心;将城关信用社建成城镇居民、公职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中心;将联社营业部建成公司类贷款中心。由此,该联社创造性地将客户细分,不但分流了业务群体,减轻了柜员压力,更加提升了服务质量,一举两得。此种模式得到陕西省联社的肯定,也被广泛推广于其他地区农信社。
目前,该县信用社共开发出五大类33个信贷产品,先后开展了“幸福家园”农民住房贷款 、农村房产及林权抵押贷款 、“速贷宝”库存商品、原材料抵押贷款等,解决了部分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尤其为支持县域酒产业发展开发的库存白酒抵押业务属全省首创,先后共为近300户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贷款余额达到59836万元,较年初增加12741万元,占到贷款总额的29.57%,有力地支持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011年,凤翔县信用社新增贷款3.7亿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奶牛、设施蔬菜、辣椒贮运、苹果、白酒产业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建设,加大对县政府实施的六大类80个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全年累放贷款规达19.27亿元,其中,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16笔1050万元,发放创业促就业贷款1427笔7912万元,带动就业1600多人。此外,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累放贷款1194户3925万元,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累放贷款849户2180万元,助推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突出优势 全力支农
为了尽力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凤翔联社充分利用无需抵押和担保、手续简、额度大、利率低的小额信贷优势,坚持做好农户的建档、评级、授信工作,从而为农民贷款奠定了良好的贷款基础。截至2011年底,全县已给103348户农户建立了资信档案,建档面达92.8%,评级发证91449户,占总农户的81.7%,授信额度达到22.3亿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一证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提高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极大地满足了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
“我跟农信社打交道快10年了,平均每年都要跟农信社贷20万左右。”宝鸡燎鑫食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虎劳告诉记者,这家主要以做辣椒调味品为主的食品加工厂,主打西安餐饮市场。
“我们今年还打算跟农信社贷款,用于我们的厂房扩建与招收工人,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300万。”康虎劳说道。像康虎劳这样的农民企业家在当地不在少数,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当地信用社的信贷支持。
2009年初,陕西省联社为了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及时开发推出了“富秦家乐卡”业务。凤翔县联社作为首批试点县之一,如今已将此业务作为优势业务大力推行,并成为全省该业务示范基地。
据了解,凤翔联社为将此项业务打造为特色业务,以过去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为基础,坚持每年进行评级审核,力求农户经济档案真实、准确、全面,以此作为发卡授信的基本依据。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实践,推广发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信用社已为13765户农民办理了“富秦家乐卡”,卡授信总额达26889万元。
“农信社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正是因为我们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与当地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在凤翔县10家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第一。”李苍绪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支农工作,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