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上市是把“双刃剑”

本报评论员 胡莹洁

  据证监会2012年2月1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4家中小型商业银行申报上市。继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上市之后,中小银行也迎来了上市热潮。

  从公布的14家商业银行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农商行对上市的态度也是“不甘落后”——名单中有4家是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是:江苏常熟农商行、江苏张家港农商行、江苏吴江农商行和江苏江阴农商行。

  对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农商行来说,上市真可谓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助推其开展内部体制改革,还可以促使其建立持久的资本补充机制、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看:

  其一,农商行为了确保上市,必然要先进行内部体制改革。自2003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农信社就踏上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道路,各地农商行也纷纷挂牌成立。“上市”无疑加速了农信社的转型过程,同时,也对农商行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农商行在挂牌成立之前,都已经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但对上市的商业银行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就可能造成很多问题。比如:“一股独大”、董事会未能履行诚信义务等等。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改变农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现状,为农商行顺利发展成为现代金融机构铺平了道路。对于目前资产结构比较单一的农商行而言,“上市”是转变的一个良好契机。这一过程,国内的商业银行在上市之前,都曾经历过。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大国有银行为例。从2005年至2009年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来看,在上市前后的2006年和2007年,三大银行的资本及资产回报率都有较快增长。

  其二,上市促使农商行完善风险管控制度。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时有发生重大金融案件,暴露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因此,监管部门对于上市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建设格外重视。在一份关于农商行上市的文件征询意见稿中,证监会就要求准备上市的农商行在各项监管指标、风险管控、公司法人治理等方面达标。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将管理操作风险的观念与方法融入其中也是农商行上市改革的重中之重。

  其三,上市是农商行补充资本金的首选。上市,不仅可以一次性补充核心资本,还为银行日后继续补充资本奠定基础。而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面临资本短缺压力的农商行来说,建立长期资本补充机制也是必需的。一旦上市,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也自然具备了稳定的盈利增长空间。然后凭借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灵活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也将具有中长期的投资价值。

  然而,上市并不是万能利器,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上市定价存在风险。上市价格如果定得太低,达不到筹集资金的初衷;定得太高,吸引不到投资者,又有可能造成股票发行失败。其次,股价波动会带来风险。上市意味着与资本市场的密切融合。因此,一旦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上市银行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上市之前,应需评估上市带来的风险,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改革进度,来确定是否已到了上市的最佳时机。

  如此看来,上市其实是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自然威力巨大,横扫千军;但若使用不当,则会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上市,让其成为手中开拓天下的“倚天剑”,而不是可能伤害自身的一把“利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