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访谈
记者:2011年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春节刚过,湖北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全省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为什么把振兴县级社作为今年的重头工作?
赵东风:此次会议以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主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省政府75号文件及办公厅5号文件和总社五届四次理事会议的精神。
县级供销合作社是实现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就没有全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没有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振兴,就不可能有全省供销合作社的振兴。当前,湖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县级供销合作社作为系统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兴衰存亡决定了供销合作事业的功败垂成。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把加快县级供销合作社振兴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来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记者:对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振兴,省社有什么具体要求,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赵东风: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关键要做实做强,增强其服务“三农”的实力和功能。县级供销合作社振兴:一是要实现县乡村三级“四有”的目标。县级要实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超市,有农资配送中心,有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烟花爆竹或者再生资源经营的龙头企业;乡镇基层社要实现有供销超市,有庄稼医院,有骨干农产品示范专业合作社,有农机服务示范专业合作社的目标;村级综合服务社要实现有“一社两店”,即有农资便利店和消费品便民店,有商品配送,有代理代办服务,有商务、服务、事务“三务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二是真正形成“三个体系”。即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新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真正形成便农惠农富农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三是真正成为“三种力量”。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记者:要实现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振兴,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抓手,湖北省社在振兴县级社方面,有哪些工作切入点?
赵东风: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关键要抓重点、抓载体,找准振兴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各级联社要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本级企业,一手抓系统服务;一手抓重点亮点,一手抓协同推进;一手抓速度抓数量,一手重质量抓基础性工作。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兴社”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龙头企业建设。结合“支柱产业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及“市场主体增量行动”,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技、招商引才,加大企业重组、兼并和联合的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建设。突出发展三类“园区经济”:通过积极领办骨干农产品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园区经济”;通过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通过加强农资、日用工业品、农产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经济。
记者: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围绕今年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工作目标,湖北省社具体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赵东风:从全系统总体来说,2012年我们要实现购销总额1500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所有者权益40亿元。而针对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来说,2012年,我们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产品流通主体,发展一批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多种方式搞好产销衔接,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要加快棉花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
二是在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加强农资配送中心建设,用3—5年时间在全省46个产粮大县和10个经济作物主产区建设农资配送中心;要大力发展农资放心店;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农资协会、庄稼医院、示范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开展农技服务。
三是在综合服务社建设上狠下功夫。要鼓励扩大社有产权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建设比例;要积极探索推进合作制原则,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中引入二次返利等措施,实现便民惠民;要把村级综合服务社打造成为村级组织所属的商务中心;要逐步将村级综合服务社融入湖北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管理。
四是在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上狠下功夫。要加强配送中心、乡镇供销超市建设;要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品,充分发挥“一网多用”优势;要依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烟花爆竹传统业务。
五是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上狠下功夫。要加强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交易市场、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与谷城县合作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汉川工业园项目。
六是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创新基层社发展模式,努力将基层社打造成为为农服务的载体、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要大力领办示范专业合作社,坚持发展合作社两支并举;要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成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