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祈福偶得禅茶之道

摩 西

  春节期间,与家人、朋友们相聚,可谓是热闹非凡,耳边环绕的似乎总是那句“过年好”。在假期即将过去之际,约上三个朋友到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游园祈福。山势平缓,拾阶而上,告别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也舒畅了很多。沿着台阶顺势而上,那风景真是印证了那句“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我们嬉笑言谈,大概到了半山腰的位置,两位坐在寺内石凳上的老者吸引了我们,他们面前摆放着茶具,悠闲地喝着茶,不时捋一捋胡须。两位老者热心地叫我们过去坐下喝杯茶,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是信佛之人,退休后就经常拿上自备的茶具来这里喝茶聊天。其中一个老者问我是否注意到山脚下的“八大处茶庄”,又为何山脚下没有其他店铺却偏偏设有茶庄。我支吾着也不知该怎样回答,之后,老者的话给了我深刻的启发。

  他说:“有个词叫做‘禅茶一味’,山脚下的茶庄更是体现了这一点。茶与佛教最初的关系用一句话说是茶是僧人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更是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在后来的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有这样四个字叫做‘苦、静、凡、放’,这四个字便是佛教与茶相通相融的地方。所谓‘苦’,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而茶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所谓‘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所谓‘凡’,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放’,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

  茶可上,达“琴棋书画诗曲”六艺;茶可下,通“柴米油盐酱醋”六味。茶和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紧密,“禅茶一味”这个概念,从表面上看就是禅和茶共同点的结合,所以才有“茶味禅味,味味一味”之说,与“儒茶一味”、“道茶一味”、“书茶一味”没有什么区别。但深想一层,只有当茶和禅结合时才能释放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华,才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才能使茶泡出更赋哲理性的滋味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