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供销合作社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搞活城乡流通,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供销合作社形象等方面都做出了诸多尝试,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广西:
以项目建设为突破
全系统实现扭亏为盈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狠抓以项目为突破口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狠抓以富农强社为目标的企业经营业务,购销经营、项目建设和利润三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全系统由上年亏损5392万元转为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36亿元。
2011年,广西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抓项目建设,努力打造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服务新网络,打造有规模有实力的新企业,打造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行业新形象,打造符合供销合作社特征的管理新制度,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打下坚实的基础。2011年,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经营总额756亿元,同比增长20.45%。14个市供销合作社综合经营总额、购进总额、销售总额、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农副产品购进、消费品零售除个别市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全系统项目建设总投资创历史新高。
河南:
积极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
购销总额首超3000亿元
2011年,河南省供销合作社购销总额首次超过3000亿元,达到3345亿元,同比增长40.6%。
据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抢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区的机遇,积极谋划供销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网络运营水平。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建立各类乡村超市、连锁店6.4万个,经营服务网络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和大的行政村,西峡、林州、淅川、辉县、淇县等县(市)实现了乡村全覆盖。河南省供销合作社还投资840万元建设了省农副产品综合信息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把乡村超市、配送中心、龙头企业、生产厂家联起来,构建规范、合理、安全、开放的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积极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超、农市、农社、农校”4个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真正解决卖难买贵问题。目标是力争用3年—5年的时间,实现年购销总额1万亿元左右。
山西:
推进连锁商店建设
保持购销额稳定增长
山西省供销合作社2011年一如既往地大力推进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全系统购销额保持稳定增长。全系统主要做法有:一是对已建成的2万多个农村便民商店实行连锁经营,商品统一配送,降低了商品价格,使农民由过去进城购物改为在农村消费;二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营销网络在拉动农村消费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优质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实惠的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三是增加商品品种,扩大经营规模,调整经营结构,改进经营方式,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满足了农村消费需求。
2011年,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购进总额210.3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购进总额完成201.9亿元,同比增长29.1%。销售总额完成225.9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完219.6亿元,同比增长22.74%。
新疆:
做好传统业务
开创合作事业新局面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努力做到在服务“三农”上有新作为,在助农增收上有新举措,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上有新突破,从而开创了供销合作事业的新局面。
据悉,2011年新疆区社全系统实现购销总额652.9亿元,比去年增加116.4亿元,增长21.7%;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元。全系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经营任务和目标,供销合作社经济整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农资供应的传统业务上,2011年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总额61.7亿元,同比增长32.4%。新疆农资集团公司严格按照“六统一”管理模式,大力开展送货上门、测土配方、新产品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等便民利民服务等项目,网点建设和农资供应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约为2457万亩,较2010年增加266万亩,估计总产达到284万吨,增长14.5%,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发挥加工点多、辐射面广、示范效应强的优势,带头收购棉花。全系统严格执行籽棉收购参考价,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及时交储棉花,保证了全区棉花市场秩序井然。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