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光是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头营乡北头营村党支部书记,出生于1953年,1979年26岁的他被选为北头营村会计,1987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人正直,1993年被村民选为村主任,后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付晓光当选为村主任时的北头营村,是全乡有名的落后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村民买柴米油盐都很紧巴,家家住的都是泥石结构的“小三间”,闺女嫁出去的多,媳妇娶进来的少,当时的付晓光看着眼下的状况,想想今后的出路,下决心帮乡亲们拔掉穷根。
带领群众致富是一种责任
1996年,付晓光同志被选为村支部书记,这是全村1200多个乡亲的重托,也是全村30多名党员的希望。从此,他甩开膀子,决心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他当支书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全村2300多亩薄田“靠天收”的落后生产条件,付晓光四处奔走,找帮扶单位,找项目、寻资金,求亲告友一口气打下了20眼机井,铺设了4000米地下管道,修建了1500米防渗渠,使全村每百亩土地,就拥有一口井,全部成为高产田。此后,他又引导群众到富裕村去参观学习,鼓励党员带头种植果树、养殖草鱼,成功后,在全村推广,使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
2003年,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畜牧局舍饲项目2000平方米,养殖育肥牛和小尾寒羊,扶持起10家养殖大户。
2005年,付晓光又从县里请来了畜牧专家,驻村为村民讲解养猪知识进行技术培训,并帮助群众跑贷款,找资金,使北头营村的养猪业兴旺了起来。
2010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由村主任赵文玉牵头,党员张金奎、赵志勇、谢文国共同发起,成立了北头营村畅和农业种植合作社,经多方考察后与平泉县达成协议,开始筹建2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
2011年北头营乡北头营村占地200亩的食用菌地栽香菇基地建立,先后建发酵棚20个,出菇棚120个,制菌棒60万袋,建冷库一座,共计投资240万元。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产出香菇300吨,实现产值240多万元,实现当年收回成本的同时略有盈余。预计2012年食用菌种植业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付晓光为乡亲们找出了条条致富路,使北头营村由全乡的贫困村变成为北头营乡的富裕村。
建设和谐温馨的村庄
付晓光认为只有物质富不能算富,还要有精神上的富有。在付晓光的带领下,2005年北头营村争取上级资金5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修建了1.2公里的水泥路,安装了17盏路灯,同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北头营村安装了闭路电视。
2007年,付晓光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24万元,修建文明生态村,统一规划主街道院墙6300多米,建文化墙800米,硬化文化广场730平方米一处,并配置了体育设施。同年,争取上级资金4万元,自筹2.5万元,建设村级文化阵地,达到了上级的创建标准。
2008年,争取在水务局帮扶资金24万元基础上,付晓光带着大家又积极自筹了2万余元,修建了北头营村西沟门水泥桥,解决了几十年来孩子们上下学回家的安全隐患。同年,还组建了村秧歌队50人,逢七一、十一和春节时组织文艺演出,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2010年,付晓光同志带动全村党员积极参与“双整双提”活动,他不怕苦、不怕累,早出晚归带头干,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此次活动共动用车230辆,人工300个,清理垃圾400立方米。新建垃圾池6个,安排清洁工3人,使北头营村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了保持卫生环境的长效机制。
主持公道扶正压邪乐奉献
付晓光平时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因为工作的关系,为了有理的人更有理,没有理的人懂得道理,他这些年没少得罪人。2005年有人把他家垛在园子里的棒秸点着了,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祸。事后,妻子劝他这么大岁数了,孩子们又都成家,咱们该享福了,别干了。可是付晓光书记说:“我当上书记还没给乡亲们办成事呢,咱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为了大家共同致富,我不能撂挑子。这点事怕什么,只要人在一天,我就好好干一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共产党员讲的就是原则。”
为了增加集体收入,他请来地质专家,在北头营山里寻矿源,寻到矿源,又外出联系资金、投产,现北头营村银金矿已投产。不但每年上交村3万元的承包费,而且还解决了村里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
付晓光书记在村里大力倡导互帮互助,团结和睦,文明向上的村风,谁家有了急事、难事、祸事,他总是跑在前头,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对烈军属给予照顾,对老干部、老党员给予补贴,针对个别不尊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制定了“村规民约”,让村民公开进行道德评议。
在付晓光书记的带领下,北头营村人正以积极奋发的姿态,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侯伯君 张国强 刘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