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歙县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歙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实施意见》三个纲领性文件。
《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在分析歙县茶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歙县茶产业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确立了主攻方向与工作重点,制定了保障措施。
《关于加快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确保实现“十二五”末全县茶叶亩产值达3000元、茶叶初级产品产值超7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的目标,努力跻身全国茶叶综合实力“十强县”而制定,就茶园基地、产品质量、品牌宣传、科技创新、企业市场、文化旅游和保障措施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歙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实施意见》,对在生态茶园巩固拓展工程、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和品牌振兴工程上作出相应贡献的企业和农户予以奖励,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歙县茶产业发展步伐,提升歙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
可以说,歙县茶产业的振兴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以三个纲领性文件为动力,围绕争创全国茶业“十强县”目标,创新思路,细化措施,扎实推进。认真履行农委相应的牵头、组织、协调职能,为实现全县茶业经济大发展、大流通和大繁荣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现代高效生态茶园。
按照茶树良种化、布局园林化、种植立体化、耕采机械化和防控有机化的要求,以黄山茶业集团在杞梓里镇唐里村成功创建全国茶叶标准园为契机,以溪头镇汪满田村和大谷运村、璜田乡蜈蚣岭村和六联村高效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规范、指导并加快茶园流转,不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茶树良种良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农资监管,强化安全用药的培训教育,确保茶叶、贡菊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两年内新建茶叶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平均亩产值5000元以上;建设高效生态茶园5万亩,平均亩产值3000元以上;规模化流转茶园0.5万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统防统治面积达到5万亩。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通过科技创新、专家指导、设备更新等方式,对初制厂进行清洁化、机械化、智能化改扩建,进一步完善传统名优茶和新研发茶产品的加工工艺,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按照“地域品牌共享、企业品牌自有”原则,开展顶谷大方茶证明商标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实现区域品牌与企业个性品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积极抓抢支农惠农政策机遇,帮助企业申报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科技创新、文化挖掘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抢抓煤碳业、房产业、化工业、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进一步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或资本投资歙县茶产业,为全县茶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3.做好宣传营销与品牌打造。
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电视或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推介,在公路沿线或消费聚集地建大型广告牌,大力宣传歙县茶业公共品牌和企业个性品牌。
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北京、济南等地举办的茶业高峰论坛、茶博会等活动。
积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加快网络建设和网络宣传营销,提高电子商务营销比例,特别是歙县茶业网、各企业及合作社的直销网络等等。
选定2-3个优势品牌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和帮扶规模以上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两年内力争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同时新增2-3个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5-8个市知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4.提高茶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广大茶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通过深入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等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学会用现代营销理念与方法经营企业,打造品牌。
改变家族式企业或夫妻公司的初级经营管理模式,帮助企业真正走上现代化公司制企业经营管理轨道。
通过继续教育、民生培训、网络学习、考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干部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