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腊日冬无雪 黄檗茶有香

南山如济 文/图

  今年元旦恰好和腊八节同一天,夫人和弟子们早就计划着要给我过生日了。

  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大概到了这个时候,一切也就无所谓了。有饭吃、有衣穿、有茶饮,曲肱而卧,和琴而歌,乐亦在其中矣,夫复何求?既然大家要过生日,我也就答应了。正好可以围坐一堂,饮茶说话,其乐也融融。但提出一点要求:生日宴会,一定要全素。 

  吃完斋饭,一起到冷香斋茶室饮茶。恰好心一从大兴善寺抄经结束,也赶了过来,并带来一碗腊八粥。寺庙今天放粥一天,布施一切有缘众生。 

  切生日蛋糕,唱生日歌,这些都是免不了的生日俗礼。吃完蛋糕,开始煎水瀹茗。

  今天特意准备了一罐来自日本的“黄檗煎茶”,算是新年茶饮生活的一个开端吧。单看茶名,“黄檗煎茶”大概是借用了明末黄檗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将煎茶法传入岛国的这一史实,颇寓禅意。据史料记载,隐元禅师在日本居住期间多饮福建茶,日本将之称作“唐茶”,而日本本土制作的茶叶则称作“番茶”。日本当时的番茶不但制作粗糙,香气、口感也很低劣,和“唐茶”不能相比。关于这一点,在隐元禅师的诗文里有多处提及。甚至到了卖茶翁高游外时期,这一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日本煎茶依然是些粗枝大叶,煎来汤色浑黄,仅能解渴。所以那个时候的日本煎茶家,都以能得到或品饮“上国”的唐茶为最高荣幸。 

  柿型的煎茶用器也来自日本,式样古雅,大小适中,底部有“南部”印记,用来冲瀹日本煎茶最佳。 

  铁瓶里水声已响,温壶烫盏,然后开始备茶。黄檗煎茶颜色青绿,嗅之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冲瀹日本煎茶以90度水温为适宜,浸泡约30秒,即可出汤,可沖瀹三水。茶汤呈翠绿色,滋味淡雅,香气幽微,静心品饮,似乎有一股幽幽的唐宋茶叶的气息。那是已经销声匿迹千年的儒雅深厚的气息,是唐诗宋词的气息,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气息,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气息……今天在这一盏浅浅淡淡的茶汤里,竟然不期而遇,令人叹息不已! 

  “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这是民国诗僧苏曼殊的《本事诗》之一,百年后读来,依然感慨万千。 

  日本煎茶虽然滋味淡薄,但回甘很好,这大概就是蒸青绿茶的魅力所在吧? 

  饮罢一道黄檗煎茶,又重新起炉。水汲清涧,炭买南山,羽扇炭笼,风炉砂铫,深冬煎茶,最有情趣。不多时,茶汤已熟。于是涤陶盏,投佳茗,待得茶香透顶,提铫离火,静候片刻,即可出汤。

  茶为五年前福建岩茶,汤色澄亮,茶香沁脾,三盏落肚,身心顿感脱落。

  窗外天色依然阴霾,寒气透骨。我笑着对心一说:我辈今日能暂时消受的,大概就是眼前这一盏茶汤吧? 

  去年年末事情繁杂,前些日子偶染风寒,今日身体始稍稍复原。正愁没有诗文以佐清欢,恰好友人恒章兄雅韵先达,令人欣喜不已。今日早起,不免依韵和之,以记情况。

  步恒章兄雅韵: 

  天天妙音闻,念念清净心。

  与尔常相寄,愿成大觉人。

  如济和诗:

  一

  妙解在声闻,灵山只一心。

  潜龙复元气,来觐旧时人。

  二

  妙音觉后闻,信愿在初心。

  栏楯香光满,莲池不退人。

  三

  哀鸿日日闻,鸟语易惊心。

  流火来七月,深山独坐人。

  四

  松风静处闻,盏底绽莲心。

  黄檗茶香在,谁是东渡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