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1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投资300亿元启动了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全部覆盖到村到人。其中,全省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程确定由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和商务厅组织实施。这成为山西省委、省政府考核供销合作社目标责任的重要指标。这项工作不仅是国务院“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农民群众购买商品“不经济、不安全、不方便”等诸多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在推动此项工作中所呈现的工作节奏、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都值得各地供销合作社学习借鉴。
2011年以来,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安排部署,把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程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统揽工作全局,并倾注全系统之力,采取强力措施,科学部署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当年全覆盖工作任务,得到了省政府农村新“五个全覆盖”领导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以下是山西省社在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推进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工作进展及特点
截至12月底统计,全省行政村28200个,2010年底前已建便民店15502个,除不具备覆盖条件的村4271个,两年全覆盖任务数为8427个村,其中供销合作社两年任务5571个,商务厅两年任务2856。年底两单位合计完成7310个,超额完成1841个,完成年度任务总数的133.7%。累计完成22812个村,累计完成覆盖率96%。
整体上讲,目前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作特点是:各级党政部门普遍关注和重视;供销合作社、商务厅积极参与和实施;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和欢迎;工作开展艰难而健康;阶段成效凸现。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全系统上下动手早、速度快、力度大、工作实。例如,长治市社分别于5月、7月两次召开动员大会,分解任务指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直接抓,工程责任人蹲点抓,一环扣一环、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8月份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分赴13个县开展调研督查工作,并实行下乡检查、蹲点、签字制度。每检查到一个便民店必须留有店主签字和联系方式,对供销合作社今年新建的300余个便民店逐一检查不留死角。省社还于8月19日在襄垣县召开现场会议,出台了《加盟店管理办法》、《便民连锁商店管理标准》、《“两年全覆盖”工程奖惩办法》以及《领导分片科室包县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推进工作制度及措施。
工作措施及效果
为了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省社党组及时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多次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协调研究,为迅速贯彻会议精神,及时落实文件内容,加快推进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省社党组把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程作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统揽工作全局,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套组合拳举措推进和实施。省社于3月30日召开了全省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两年全覆盖”专题座谈会议;4月15日会同商务厅组织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分解了工作目标任务;7月1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第一份《“两年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7月6日创办了第一份《“两年全覆盖”工作简报》;7月26日在全省统一了门店标识制作和管理;7月29日实行了《“两年全覆盖”工作处室包市目标责任制》;8月7日、10月10日在全省开展了两次大型调研督查活动; 10月制订了《便民店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11月16日实行了向农村便民连锁商店统一发放《食盐许可证》,11月24日推广了在全省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中设立农资代理店。
在推进过程中,系统先后推出一店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建店、规范化管理、社区综合服务等各方面的典型。这些典型呈现出服务内容社会化、系列化(解决农民生活用的、花的、玩的、走的、看的);服务项目综合化、多元化(建立农村购销活动场所、培训教育基地、休闲娱乐广场、科技信息平台);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硬件设施高标准、规范服务“五统一”)等工作亮点。
这些典型的引导对全覆盖工作进行战略性、整体性和方向性转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这项工作由单纯的追求完成数量任务向综合提升发展质量方向转变;由单一的财政补贴向多元化投资主体方向转变;由单向的平面工作推进向全方位立体规划建设方向转变;由单纯的解决民生工程向农村稳定、和谐、幸福工程方向转变;由单调的“一店多能”向“一网多用”方向转变。以上“五个方向性转变”真正使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达到了“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效果。
工作问题与研究
通过一年来“全覆盖”工作的推进,我们感到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建设便民店与同步发展配送中心的关系。目前全省发展便民店普遍存在建店速度快与配送中心发展慢、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因而,造成便民店配送率不高。这就直接威胁到便民店的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由此,要把便民店建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管得好,建议省政府切块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县级供销合作社配送中心,在完成覆盖率的同时强化配送中心建设以提高配送率。否则,花大力气建的便民店会前功尽弃。
二是要注意处理好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与“政府作为”的关系。供销合作社发展便民连锁商店既是本职工作,也是落实省政府农村新“五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政府作为,不仅需要主动组织和实施,更需要各市县政府的配套资金来扶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没落实的情况比较普遍,建议省政府给予有力协调。
三是要注意处理好“一店多能”与“一网多用”的关系。目前,全省发展的便民连锁商店大部分都属于单一的经营日用消费品便民店,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便民店的多功能作用和网络资源优势。如全省便民连锁商店都能像阳泉、襄垣、潞城便民连锁商店那样积极开展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及农村网络业务、并代办移动通信、旅游产品、人寿保险、农行惠民卡、农村养老保险等业务,才能使其便民店功能不断放大,又不失浪费现代流通网络资源。
四是要注意处理好建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实施的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两年全覆盖”工程,所有建店资金的拨付都是由配送企业直接到便民店,但所发展的便民店80%属于社会加盟店,供销合作社多年来推动此项工作所投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并没有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任何经费补贴。加之,便民店建设属于先建店,年底验收后再拨款,所以各级供销社需要先垫付启动周转资金来建店。因此各级供销合作社是在没有专项工作经费,还需要先垫付启动周转资金建店的情况下完成“两年全覆盖”任务实属艰难。建议省政府切块推动工作经费给予各级供销合作社补贴。
五是要处理好眼前建店与长远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供销合作社发展便民店建设已有六年时间,可以说前五年建设便民店都是在经济发达、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店,相对比较容易,速度也比较快,目前实施的“两年全覆盖”工程也就是扫尾工程,大部分属于边远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差,建店环境恶劣,因此不可能保持持久性的快速建店,相对难度越来越大。
以上建店过程中问题的存在给今后的发展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应注意把握好行政手段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件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和农村享受城市改革成果的新生事物,无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一个接受和适应过程,尤其需要附加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进,而便民店建设又必须按照农村市场需求来运作,否则,违背市场规律就会使供销合作社再次背上新的包袱。因此,在便民店建设中,利用行政手段推进的同时应注意考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二是应注意把握好发展网点与组建配送中心相同步原则。各级供销、商务部门在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中,必须把配送中心组建与便民店发展同步进行。否则,有网点无配送中心,或者有配送中心无网点,都会使便民店建设工作陷入僵局。三是应注意把握好组建便民店与开展综合服务提升功能相配套原则。各级供销、商务部门在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中应注意发挥“一店多能”、“一网多用”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再生资源收购业务,也可代办保险、通信、旅游等业务,实现日用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的功能放大效应。四是应注意把握好便民店建设“系统工作”与“政府作为”相协调原则。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虽然是一项系统工作,但与当地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这就要求各市供销、商务部门必将便民店建设系统工作与当地政府作为相协调,经常汇报,争取支持,真正使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达到农民受益,政府满意,供销、商务形象提升的良好效果。
(作者系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