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1-2012中国农资账本
化肥产业站上新起点


  策划/ 中国农资传媒采访中心

  撰写/ 《中国农资》记者  刘学胜 吴 江 张 涛 张 番  汪 洋  

  崔海涛 魏 塬 师 容 孙文涛

  2012年的大门已经打开,站在时光的门口,我们禁不住回首往昔,也会沉下心来思索未来。

  回望2011年,农资圈里面要说的事真的很多。但我们不想翻来覆去地盘点,只想再去探访一下那些曾让我们倍感深刻的感悟,从那些无奈的价格迷局里,从那些纠结着政府与企业的政策导向中,从那些让我们看到收获的营销模型上,看见行业发展的无限春光。让无数的中国农资人在这一年的辛苦与收获、悲伤与喜悦、反思与领悟,用这所有的一切共同构成2011年的中国农资的心灵账单和对2012年的展望。

  2012,化肥产业站上新起点,立足长远,与时俱进,在新生与凋谢中,在开创与阵痛中迎来新的变革。

  流通:

  在升级转型中细化终端

  2011【关键词】

  扩张多元化

  2011年,扩张成了农资流通行业最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如黑龙江倍丰农资在各地建设分公司的步伐一直不曾停过;上海农资通过增加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拓展了农资的网上交易;威远农资集团则依靠“根力多”产品将营销网络突破了河北省;华农连锁也涉足复合肥生产。

  网络精细化

  2011年,企业也在进行着网络的精细化建设。山西农资集团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设置了不同的网络建设策略,通过直营店、连锁店和经纪人的模式实现网络全覆盖;河南万庄农资物流集团的通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作后盾来做精网络建设。流通企业已经意识到随着种植大户的出现,随着行业营销模式的变化,要想将网络做得扎实,必须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进行深耕细作。

  服务终端化

  在2011年,我们发现服务全国的龙头农资流通企业也以各种形式直达终端,中农控股推出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网络已向规模化发展,让诸多农户受益;外资企业也通过并购国内农资流通企业的方式直达终端,俄罗斯阿康集团在收购了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以后,借助内资的网络和外资的资源及管理经验为终端客户提供套餐服务。

  2011【新亮点】  

  细化终端

  2011年,对于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来说,流通企业不仅在涉足的主营业务上坚固了基石,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更是开始将目光定位得更加创新、更加长远。2012年,这些在2011年看来的典型事例将会变成一种行业现象,将有更多的流通企业或是突破区域进行扩张,或是经营高利润的新型肥料产品,或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大农业生产中去。总之,在今年,农资流通企业将会把“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氮肥:

  突破创新 走肥化并举新路子

  2011【关键词】

  小氮肥出口

  据统计,2010年我国氯化铵出口同比增45.9%,硝酸铵出口增47.7%,每袋小于10公斤的小包装化肥增幅4.4倍,出口量比较大的还有氮磷复合肥,同比增幅4.6倍。小品种化肥出口在2011年着实火了一把。 

  新产品百花齐放

  新型氮肥在2011年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勃勃生机,增效氮肥、新型氮肥、缓释尿素、多肽尿素等新品种争相上市,不但丰富了市场,也为生产企业转变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寻求到了新出路。

  价格始终坚挺

  即便今年氮肥成本是历年最高,但尿素的价格一直稳定在一定区域,出厂价没有低于1800元/吨,开工率一直在75%以上,利润率也比前几年有所提高,氮肥企业实现温暖过冬。

  产业整合

  随着宜化、晋煤、阳煤等几大氮肥集团的崛起,行业内的整合之路在2011年悄然进行,规模优势在这几大企业中明显体现。同时也正是由于近些年产业集中度的不断加强,国内的氮肥市场愈发规范,政策和价格愈发平稳,产业格局也愈发明朗。

  2011【新亮点】  

  肥化并举

  在提到2012年氮肥产业工作设想时,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寿生表示,2012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推进技术进步,走出一条肥化并举的新路子。由此可见,2012必将是氮肥产业加速整合,市场愈发规范、政策愈发稳定、格局愈发明朗的一年。

  从国际看,2012年国际尿素市场供求将会紧平衡,如果中国尿素出口减少,国际市场将会供应短缺。从长远看,国际市场正在趋于过剩,留给我国的空间会越来越少。

  从国内看,2012年是机遇。尽管产能过剩的格局无法一下子转变,但是厂商开始学会淡然,有优势的企业会愈发强势,没优势的企业会想办法生存,市场倒逼的结果虽然残酷,但却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成熟。

  磷复肥:

  实力扩张 稳步发展

  2011【关键词】  

  行业整合

  2011年,行业在兼并重组方面的行动一直在持续。3月30日,新都化工并购湖北新楚钟肥业;10月14日,金正大收购云南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部分股权;12月2日,六国化工并购江西贵化,这些案例说明,行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

  与资本“联姻”

  2011年,成都新都化工、安徽司尔特肥业、安徽辉隆集团、史丹利化肥等先后在深交所挂牌。除上市外,浙江农资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募资,华农连锁与多家投资公司战略合作。事实证明,磷复肥行业越来越向资本靠拢,经营者期望通过与资本的联姻方式来突破发展。

  资源追逐

  2011年,金正大斥资59.6亿元南下贵州瓮安;湖北宜化与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等联合启动亚洲最大单一磷矿开发,河南心连心购买煤矿等举动都说明,磷复肥行业的竞争已经从销售竞争升级为资源竞争。

  2011【新亮点】  

  走向成熟 

  走过一路披荆斩棘的2011年,磷复肥人都在不断走向成熟,相信2012年行业也将稳步增长、健康发展。首先,厂家分析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其次,经销商对市场的预测也有很大提升。再其次,农民用肥理念更科学,合理用肥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掌握,品牌和服务将会成为企业竞争主题。

  钾肥:

  进口、国产齐头并进保供应

  2011【关键词】  

  阶段性波动

  2011年我国全年大贸进口量在600万吨以上,国产400万吨以上,全年供应量超过1000万吨。

  去年前4个月国内钾肥供应充足,随着春耕开始,需求释放,价格稳定。5-8月国产钾受运力影响外运困难,国际市场也减少对边贸供应,国内供应偏紧,价格上扬。9-11月上旬,国内钾肥价格回落,成交低迷。11中旬开始,国内价格调整到合理水平,俄红钾港口价稳定在3050-3100元,随着价格触底回升,需求呈现集中恢复。

  保障运力

  2011年底,国家加大了对青海钾肥发运支持,每日有5个专列,共计300余个车皮用于钾肥外运。此外,五矿商会联合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多次前往满洲里和绥芬河口岸视察,并开始建相应的物流园,为陆运进口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2011【新亮点】  

  平稳运行

  2012年我国钾肥市场的走势将以稳为主。第一,国家粮食实现八连增,政策也会继续支持农业,企业积极性高。第二,全球钾肥价格相比2008年理性很多,不会出现结构性调整。第三,国际钾肥价格居高不下。第四,国产钾肥发运情况有所改善,国内供应充足。第五,钾肥价格较透明,进口成本有支撑。

  新型肥料:

  肥料行业的革新浪潮

  2011【关键词】  

  老企业推新品

  2011年,更多过去做传统化肥的企业加入了新型肥料产品开发的行列。如云天化水溶肥产品初出茅庐但实力雄厚,天脊硝酸磷肥紧跟水肥一体化步伐,红四方抗旱肥60年老品牌唱出新歌曲,华昌化工脲铵氮系列产品受追捧等。

  服务先行

  新型肥料无论产品优势多明显,也要与良种、良法相配套。万植巨丰通过农化实验与现场观摩打开市场;五洲丰蓝色海洋经典凭“网络终端化、服务专业化”赢得喝彩;浙农爱普“作物营养技物结合”模式,为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立样板。

  2011【新亮点】  

  科技助跑 

  2012年的农业重在“农业科技”的信号无疑会为新型肥料行业发展做了更好的政策铺垫。2012年,新型肥料将承载着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重担且行且进。农业科技的生命力是“长效和高效”更是“生态和安全”,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术,通过哪种方式取得多种功效的肥料,新型肥料的发展都将不会是概念的炒作,而一定是在产品市场效益和农业效果的体现中落地生根。

  农化服务:

  农化服务向更专业迈进

  2011【关键词】  

  人才专业化

  2011年,据中国农资传媒调查表明,拥有30人以上农化服务团队的农资经销商占经销商群体40%,而且越来越多的农化人员是农学、植保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这些人员专业素质高、理论扎实、战斗力极强。

  企业重视

  2011年,有60%的企业举办了20场以上的农化讲座,有25%的企业举办了100场以上的农化讲座。

  方式细化

  2011年,企业更注重对试验示范做精做透。譬如以前的试验田上都只有一个牌子,写着“某产品试验示范田”,其他什么内容也没有。而现在,很多企业在试验田的牌子上都注明了试验过程、所用产品品种、施肥用药时间、天气等详细数据。

  2011【新亮点】  

  更专业更实用

  2012,农化服务将进一步向专业化迈进,有三大趋势:一是农化人员要成为“土”专家,对当地的种植结构、种植习惯及常用的农资产品了如指掌。二是对经销商进行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而不仅是泛泛地谈一些基本农化常识。三是企业农化服务和营销工作的互动将进一步加强。

  农药:

  行业欲破瓶颈谋发展

  2011【关键词】  

  保障供应

  2011年1-11月,全国农药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31.1亿元,同比增长27.0%,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625.7亿元,生物源农药销售产值占农药总销售额的11.1%。

  产品利润下滑

  2011年,尽管全球农药需求有所回升,但产能过剩、国家取消出口退税、成本上涨等导致众多企业业绩下滑。据国内农药18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6家亏损,5家利润下滑。

  食品安全

  2011年,“爆炸西瓜”、“催熟香蕉”、“避孕药黄瓜”等事件,使得植物生长调节剂闯入公众视野,公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也有了更多认识。

  2011【新亮点】  

  “求大”转向“做强”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药企业将减少30%,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家以上,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以上。前20家企业原药产量将占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农药工业已进入一个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新时期,必须要解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问题。2012年,农药企业赢取成功的重要“砝码”需要从以前的“求大”转为“求强”,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国际:

  产能增加 需求旺盛

  2011【关键词】  

  波动前行 

  国际氮肥方面,2011年年初尤日内小颗粒尿素价格为离岸价380美元/吨,4月下降至320美元/吨,在之后的三个月内一路飙升至510美元/吨,7-11月一直在高位调整,但在11月迅速跌至400美元/吨以下。磷肥方面,2011年年初坦帕二铵离岸价580美元/吨左右,6-9月,坦帕二铵离岸价由600美元/吨涨至660美元/吨,从9月开始回调至600美元/吨以下。钾肥全年稳步涨价,温哥华标准散装氯化钾离岸价由年初400美元/吨涨至目前530美元/吨,钾肥生产企业基本保持最大开工率,企业钾肥业务盈利可观。

  2011【新亮点】 

  氮肥:2012年,预计全球合成氨和尿素的需求均增长4%。预计今年中国尿素出口量将不足200万吨,而印度尿素进口量将达700万吨。

  钾肥:预计2012年全球钾肥交运量将达到5800万-6000万吨新高水平。预计2012年北美钾肥销售量将达到1000万-1050万吨;拉美消费量将达到1070万吨;中国消费量可能达到1100万吨,其中进口650万-700万吨左右;印度进口量可能达到550万-640万吨。其他亚洲国家需求量或达800万-820万吨。

  磷肥:2012年,国际开工率可能有所降低,而且由于市场需求强烈,从而使磷肥市场保持相对平衡。此外,沙特阿拉伯2012年出口能力增强,而美国将减少出口。我国受关税影响也将减少磷肥出口,因此可能会造成国际市场局部紧张。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