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日本庆长年间,军阀割据,如中国历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枭雄四起的乱世中有一股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势力最为强大,在德川幕府中有一个叫小林的谋士,为德川家立下了显赫的战功,甚至可以说,德川家能拥有强大的势力和小林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让小林家乡的军阀很不满,于是将小林的家人全部抓起来,欲迫使小林离开德川幕府。忠孝难以两全,小林决定离开。离开前他用五日五夜赶写出治国、用兵之道100余卷,后德川家康用此道治国行兵披靡于天下。
从那时候起,日本就形成了一种传承文化,如今在日本的企业中前辈带晚辈,老人带新人,即使因急事匆忙调离工作岗位,不能传带新人,也会留下工作日志供新人学习。从日本人常挂在嘴边的“前辈”、“请多指教”等日常用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的传承观念已经形成了文化。日本的这种传承文化使他们的经济飞速发展,因为后来人不必浪费时间与精力重复去走前辈走过的老路,只要继承、发扬即可,这样便大大地提高了发展速度。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十分推崇这种传承理念并纷纷将这种传承文化导入自己的公司。而在中国企业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传承文化,甚至对传承这个概念都很模糊。 中国有几句民间俗语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观念:“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宁舍千金,不舍一技”等,这种观念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也因此致使很多优秀的技能失传。
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很多企业形成了企业要维持正常经营就离不开某个人的奇怪现象,离开后,企业就无法运转或出现倒退,一些高技术行业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一般性企业中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导致管理混乱、工作交接断档的情况也很多。接手工作的新人,几乎要从头做起,这样使企业付出大量的管理成本。
为此,笔者建议企业要建立关键岗位工作日志、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同时把员工总结的经验、成果与奖金挂钩,设立荣誉奖等。通过这些方式把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