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统筹发展布局 完善市场建设

农业部党组成员 张玉香

  鲜活农产品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流通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专门强调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时隔4个月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出台《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自身网络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和直销中心、建立农产品经营网点,积极开展产销对接等活动,供销合作总社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市场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历来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目前农业部定点市场中鲜活农产品市场占90%左右,这些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中心环节。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的要求,农业部计划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同时积极推动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支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训力度,计划用10年时间培训3万名农村经纪人,提升流通主体的市场营销带动能力。

  下一步,就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农业部将与供销、商务、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要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监测预警体系。在监测内容上实现生产、流通、价格和成本收益的全覆盖,在价格体系上实现生产者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全覆盖,在数据来源上实现农业生产者、经销商和批发市场的全覆盖,在信息研判上实现农业行政管理机构与专家研究机构的全覆盖,在信息发布上实现网络、短信、语音、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的全覆盖,不断增强基层面向农户的信息服务能力。

  二是促进提升生产者营销能力。通过提升生产者田头窖储能力,实现产品均衡上市和稳定供应;通过提升生产者直销配送能力,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流通损耗,实现田头价格提高和消费价格稳定;通过提升生产者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增强对市场走势的把握,更为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规模;通过提升生产者品牌创建能力,支持生产者开展宣传推介,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引导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合理布局,避免无序竞争。抓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拓展业务功能。抓好示范带动,在优势产区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与优势产业布局相匹配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布局,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加快完善营销促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品牌农业展会,支持主产区举办各类特色优势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积极探索推进电子商务,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认证认定,加强证后监管。鼓励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五是切实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检验检测,深入开展例行监测。强化监管能力和完善标准体系,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建立统一规范、通存通识、全国互通、联网互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