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少些做秀式对接 多点市场化选择

莫姬

  为期一周的“全国名优果蔬进超市活动”日前在北京、天津、西安、长春、青岛5个城市举行。该活动由商务部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支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承办,旨在促进合作社、企业与超市直接对接。据悉,参与的5家超市企业将在门店提供超过100种的名优蔬菜水果,如山东金乡大蒜、章丘的大葱、栖霞的红富士苹果、新疆吐鲁番的红提、福建的琯溪蜜柚等。

  农超对接几年来的确促进了合作社、农民的和零售企业的共同发展。但同时衍生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自从商务部启动农超对接以来,各种方式的对接就层出不穷,有那么一部分人甚至有些乐此不疲。而事实呢?有一部分合作社、农民甚至是零售企业都被这些频繁的对接搞得非常疲惫。很多对接更像是在做秀——开一个盛大的会议,搞一个隆重的签约仪式,各种领导到场祝贺……随后可能便没了下文。

  本报2011年11月4日《农超对接:谁在口是心非》中曾报道过重庆农龙公司在与超市对接后发现根本没有利润,气得直呼“不做农超对接”。这家公司参加了各地举办的农超对接签约仪式后发现,大多只是框架协议,完全可以不执行,只是做做样子。

  农龙公司的遭遇并非个例。农超对接的目的是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但近年来,“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些愈演愈烈。尽管根源并非农超对接的问题,但相关部门及企业仍应反思。

  笔者发现,相关部门一搞对接,基本就喜欢找些大型零售企业搞个签约仪式,表面看起来热闹,实效多大却没人关注。或许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也并非他们真正想关心的。

  其实,笔者了解的众多中小零售企业,没有相关部门的“青睐”,从自己真正需求出发去寻求对接,反而效果不错。因此,对于农超对接,政府引导并给予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就足够了,剩下的应完全交给市场。但现在的情况是,有关部门往往是“主角”,深度参与这样或那样的对接。甚至当某地出现滞销农产品时,政府部门会要求零售企业前往采购,采购价还高出市场价,这就违背了正常的市场规律,也让企业反感。

  所以,当“蒜你狠”时管不住,“蒜你贱”却无人问时,那些已经或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一些所谓的农超对接,是否真的有像宣传的那么大意义呢?农超对接的政府主导模式是否应有所变化?不如,我们少些做秀式对接,多点市场化的选择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