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峰,出生于1966年11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山东济宁邹城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任邹城市供销社党委委员,邹城市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邹城市化肥农药种子流通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
在邹城市农资界,徐士峰可谓有口皆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过兵的他,靠军人特有的自信、果断、聪颖和智慧,搏击商海,勇立潮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基层供销社建成了“全国示范基层社”,将一个农资合作社发展成为网络覆盖全市的农资经营连锁企业,创造出在逆境中崛起的神奇与辉煌。
洗去征尘 商海弄潮
1984年10月,18岁的徐士峰怀着报国之志应征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经历了15个月的生死考验,参加大小战斗20多次,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反攻收复失地,第一个冲到敌占高地;他不顾个人安危,到敌封锁区背水给战友解渴;他还三次冒着激烈炮火勇救战友背着战友。因在对越作战中英勇表现,徐士峰先后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成都军区授予“对越自卫作战纪念功勋奖章”、“济南军区通令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功勋奖章”。
军旅生涯塑造了他雷厉风行、不服输的性格,为他掌舵企业过程中的决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8年徐士峰退伍后,被分配到香城供销社工作,任文书、团支部书记。为香城供销社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学雷锋、树新风,立足岗位作贡献。下乡支农、送货到田间地头,热情为孤寡老人做好事。成为基层供销社的一支生力军。因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其经验在全市推广。他个人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青年岗位能手”、“济宁市优秀团干部”、“百优青年服务标兵”、邹城市“十佳杰出青年”、“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为邹城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团代会代表。
只要认准的事,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出个样。这是徐士峰的风格。1994年,在香城供销社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他把已倒闭的原供销社永红饭店改建成供销商场,并担任经理,带领10名员工艰难创业。为了筹集资金,他投亲靠友,四处求援,还变卖了家中的电视机、组合家具,就连父亲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几千元钱,也都投入进去。凭借他的坚毅与拼搏仅一年时间,商场经营得红红火火,效益连月上升,显示出了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组织领导才能。1995年他被提拔为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兼商场经理。经过三年奋斗,商场发展到拥有38名职工,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规模,被济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徐士峰连续两年被中共邹城市委、市政府评为 “先进工作者”。
1997年3月徐士峰提任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理事会主任,成为供销社的掌舵人。
此时,正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时期,香城供销社也由名噪一时的全国先进基层社,陷入经营不景气,面临倒闭的边缘。徐士峰面对困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大胆改革,志在振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他采取了激活机制,创新、规范管理,加强职工教育,提高全员素质,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了百货大楼、农资市场,形成网络齐全设施完善的经营格局,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把供销社建成了花园式单位,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一跃跨进全国先进行列,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全国示范基层社”,山东省“二十佳基层社”。徐士峰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先进个人”,“百名拔尖人才”,山东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总社和省、市各级领导亲临调研视察,省内外供销系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接踵而至采访报道,香城供销社成为了全国供销系统的一面旗帜。徐士峰的努力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褒奖,先后荣获济宁市“特殊贡献者奖”,邹城市“十佳经营管理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城市经济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被全国、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鉴于徐士峰对新时期供销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2000年3月他作为先模典型代表,被科技部、全国供销总社选派赴日本国参加与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举办的农协研修学习。在日本研修期间,他认真学习,细心考察,多方交流,收获颇丰。学习研修回国后,他被邹城市委组织部破格提拔为邹城市供销社党委委员,进入领导核心。
创新模式 拓展市场
商场如战场。供销系统的改制,也带来了农资行业的大变革,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化肥由供销社单一经营向市场开放转变成大势所趋。徐士峰审时度势,适应市场变革。2001年他带头创办成立了邹城市第一家经工商部门注册的规范化股份制农资企业——邹城市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从此,做起了农资人。
公司成立初期,出现一镇布网络,市场小、销量少、效益低的局面,面对这一现状,他积极探索农资经营新途径,实行团购、直销、批零兼营等形式,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但这些经营模式还不足以适应市场,在探索中,他发现农资连锁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通过发展网络经销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购货、配货、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定价销售,既能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成本,还能直接面向农民,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收益,让利于民。更重要的是能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净化市场,保障农民利益。由此,确定了以连锁经营为主,直销、团购并举的新经营模式,合作共赢。公司出台了加盟连锁条件、信贷铺货、季节性预付款让利等优惠政策。按照合理布局,划分区域的原则,在全市积极发展连锁经销商,经营网络迅速扩展到全市各镇街,还辐射到曲阜、微山、鱼台、滕州等周边县市。目前,公司已设立分公司7家,连锁经销商80多家,架起了公司——经销商——农户紧密链接的桥梁,实现了经营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实践证明,连锁经营不仅是一个好模式,也是今后农资营销的大趋势。
为理顺农资经营渠道,规范经营行为,更好地为经销商和“三农”服务,徐士峰成立了邹城市化肥农药种子流通协会,当选为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市农资行业的领军人物。
诚信为金 树立形象
诚信是军人的优良品质,徐士峰正是凭借这一点在商战中赢得了农民,也赢得了市场。公司成立之始,徐士峰确定了“弘扬孔孟之乡农业文化,打造邹城农资第一品牌”的经营理念,郑重提出了“讲诚信、重质量,求双赢、同发展”的诚信承诺,他要用金子般的心树立公司的诚信形象,实现做大做强做长的经营目标。
为保证经销产品质量,他一方面学习农资生产工艺、规格、功效、识别等知识,一方面认真考察供货企业,选择两到三个品牌质量好,企业信誉高的高端产品作为合作企业,坚决杜绝低劣产品。他提出“做农民放心的事,销农民满意的肥”,告诫员工“卖中农肥,首先要做诚信人,”“不合格的肥料,一粒也不准从公司流向市场”。公司还印发“诚信宣言”给经销商和农户,承诺质量和服务,为购肥户发放信誉卡,建立购肥大客户档案,兑现承诺,定期走访,深受农民欢迎。在邹城问起经销商和农民,都会告诉你,“中农公司销售的产品质量最好,俺信得过,买得放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终端客户的支持,他们既是受益者,更是服务对象。徐士峰提出,公司不但要销售产品,而且要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科技为农系列化服务。要求员工学好农资知识,掌握营销技巧,讲究礼节仪表,真诚为客户和农民服务,拉近相互之间距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做农民的知心朋友。他采取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科技下乡等形式搞好农化服务。公司每年举办2—3期农资知识、新产品推介、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和厂方技术人员授课,让每一名经销商不仅学会卖肥,而且能懂肥、讲肥,成为“化肥通”、“宣讲员”。公司坚持布网与示范相结合,在邹城市大束、千泉、石墙、太平、中心等镇街和鱼台、滕州县市部队农场培育了300多亩农作物和果蔬示范园、示范田,用典型引导示范。公司还成立了农化服务中心,选配了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担任农化服务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大棚、果园为农民指导科学种植,施肥与管理,公司购置了摄像机、相机、测土仪器和投影仪等电教设备,根据客户需要下乡免费测土,放映农技知识专题片和产品宣传片,并在电视台长期展播产品宣传,多形式、全方位教农民科学种田、识别真假化肥,使农民大受其益。
农资经营已进入信息时代,公司建立了农化服务网站,开设庄稼医院,定期为客户发布信息。徐士峰具有善于观察,分析市场,预测行情的慧眼和思维,能准确地为客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几年来。化肥行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价格波动震荡。徐士峰以国家发布的政策为信号,以国内外原材料供应、进出口指标和市场需要为参照,以化肥生产企业开工状况为晴雨表,综合分析化肥市场,能准确预测涨跌趋势,而且都得到了验证。他把得出的结论,利用会议培训和发送信息等形式传递给经销商,指导他们把握市场行情,规避风险,增加收益。
靠诚信与服务,公司赢得了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助推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经营效益逐年增长,为邹城市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农资经营行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近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山东省“农资经营优秀诚信企业”、“全国农资流通成长企业奖”、“全国百佳化肥诚信明星流通标兵单位”,成为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第三届会员单位。徐士峰还获得了“全国2011年度城市领军人物”和“全国百名杰出军旅华商人物”奖。
热爱公益 善举解困
从穿上军装那一刻,军人的责任感就如影随形,徐士峰虽然早已脱去了军装,然而责任感却一点未减。徐士峰具有乐于助人,善施解困,热爱公益的高尚品格,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奉献爱心。在战场上他临危不惧救战友,在社会他慷慨解囊做公益,享有乐善好施之美誉。香城中心校危房改造,他不但自己带头捐资5000元,还动员全体职工捐款助学;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他送去学费和学习用品;有的孤寡老人有病或生活困难,他登门看望,送去钱和食物,以解燃眉之急。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因车祸致残求医和生活无着的张元斌惨状后,亲自前去看望慰问,并送给他2000元钱,伤者感激地流下热泪。当长江抗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要求在成都理工大学上学的女儿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参加抢险,让当兵的儿子为地震灾区捐款。他自己捐款16000元,多年来,他累计捐款近10万元,用真情回报社会,立志做一名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回眸商海路,谱写奋斗篇。徐士峰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正在规划着事业的发展大计,他将立足农资求发展,服务“三农”作贡献,把事业向商业超市、农田、地产开发等领域扩张,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他坦言:“我的命定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相信,他铿锵有力地脚步将伴随时代的强音,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向更高的事业目标发展。
(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