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谨慎收购 棉农苦诉卖棉难
王飞航 娄辰 段宝生 赵少辉

  山西运城: 棉农诉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初冬时节,寒意逼人。望着满院堆积如山的棉花,山西永济市卿头镇杜家营村棉农卫开明不由得唉声叹气。他们家今年种植了350多亩棉花,亩产籽棉超过150公斤,但是“卖棉难”的问题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运城市地处黄河流域,是山西省传统棉区,植棉面积占山西省植棉总面积的95%以上。在运城市所辖的永济市、芮城县等棉花主产县区,今年九、十月份降雨充沛,对处于吐絮、采摘期的棉花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棉株出现黄叶、烂根,已吐絮棉花不能及时采摘、棉花底部棉桃霉烂,严重影响了今年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在价格下跌及收购企业收购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棉花卖难现象,当地棉农利益受到很大影响。

  运城市农业委员会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元收说,今年全市棉花亩产皮棉75公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产10余公斤,亩产籽棉不足230公斤,而且棉花品质严重下降,多数为四级棉甚至等外棉。

  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夭头村农民张庆收今年种了70亩棉花,由于棉田低洼,受淹严重,每亩地所产籽棉只有150公斤。“去年棉花刚一采摘,马上就有人上门收购,村子里到处能看到收购人员,今年就不同了,到现在没有看见一个收购棉花的。我家里现在堆积了1万多公斤棉花卖不出去,真是愁死人了,明年我无论如何不种棉花了。”张庆收说。

  永济市卿头镇杜家营村今年种植棉花在3000亩以上,总产量超过60万公斤。截至12月初,全村尚有90%的棉花未能出售,几乎每家的院子里都堆有今年收获的棉花。

  杜家营村农民白春方说,今年降雨对棉花造成的最大影响是棉花品质差,棉花色泽发灰黄、弹性较差,总体品级在4级左右。白春方说:“现在籽棉市场价格在6元/公斤左右,但自己家的籽棉4元/公斤都没人收。种棉成本高,籽棉7元/公斤才能保证不赔,照现在的价格,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近期对新绛、临猗、永济3个产棉大县6个乡镇12个村60户棉农进行的调查表明,已采摘回的籽棉只售出17.14%,其中只有10%的棉农已出售完全部棉花,平均售价为每公斤6.44元,63%的农户还没有开始售棉。而在去年同期,60%的棉农已售完棉花,平均售价为每公斤10.9元,总售棉量占采收量的85%。

  运城市永济市卿头镇棉花收购点最多时超过50家,但目前近九成的棉花收购点都停止收棉。在卿头镇白坊村棉花收购点,总经理马建军说:“2010年的棉花收购价格像‘过山车’一样,籽棉由开秤的每公斤5.6元上升到6元,最高突破12元。

  但今年运城地区籽棉开秤价一度达到8元/公斤,但随后便一路下跌,目前只有6元/公斤。”他透露,众多棉花企业迟迟不开秤收购,主要是因为棉花市场前景不明,怕刚加工完棉花市场行情又跌,担心加工后的棉花价格赶不上收购价而出现亏损。马建军说,往年这个时候,自己的收购点每天能收25吨籽棉,现在每天还不到2吨。一方面是因为棉花减产,可供出售的棉花少了;另一方面是农民嫌价格太低,囤棉惜售,等待棉价进一步上涨。

  产量下降、价格低迷、利益受损,使许多棉农对棉花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除小部分棉农因为急需用钱、对棉花后期价格期望不大忍痛抛售外,大多数棉农对当前的价格不满,囤积观望,期待后期棉价会有所反弹。

  山东德州:

  棉价暴跌令棉农纷纷转产

  山东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传统的产棉大区,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基地,全市有棉纺织企业247家,年需棉量45万吨左右。目前这里的籽棉价格下跌至每公斤7.8元左右,同比下跌44%。

  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祖寨村马玉珍家种植了13亩棉花,今年一共收获了3300公斤籽棉。记者近日在她家看到,房间里、走廊上都堆满了棉花。她告诉记者:“价格不高,连收拾的心情都没有了。现在好一些的籽棉每公斤能卖到8块,差一些的只能每公斤卖7.2元左右,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监测,目前德州四级籽棉收购价格为7.8元/公斤左右,同比下跌幅度超过40%。去年同期四级籽棉的收购价达到最高14.4元/公斤。

  中国棉花协会会员、山东利津县希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希军告诉记者,今年棉花价格低,棉农利润空间太薄,已经有不少棉农“弃棉从粮”了。

  马玉珍说:“种棉费时费力,相比种粮,种棉至少减少三四个月的打工时间,如果按打工一天收入七八十元算,种棉和种粮要相差七八千元。”

  据了解,德州是种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200万至300万亩,近几年面积大幅下滑,棉农纷纷“弃棉从粮”。2008年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290万亩,2009年231万亩,2010年下降到155万亩。2011年在上年度棉价较高的情况下,面积上升到160万亩,同比仅增长3%。今年已经有不少棉农提前将棉株拔掉,种上了小麦。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测算,明年全市的棉花种植面积将下降20%-30%。

  河南濮阳:

  棉农七万斤棉花积压如山

  “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价太低不能卖,按现在的价格卖掉根本收不回成本。”12月13日,面对堆积如山的7万多斤棉花,河南省濮阳县郎中乡大赵寨村种棉大户赵建普一筹莫展。

  据赵建普讲,为了能尽快发家致富,他今年到山东东营承包了260亩土地,全部种植了棉花。本来棉花长势良好,但快到采摘期时却赶上了阴雨天气,雨水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棉花价格一路走低。为了等一等卖个好价钱,他又雇人雇车从山东将收获的棉花运回了濮阳县老家储存,但一直到现在,棉花价格仍毫无上涨迹象。

  赵建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地的棉花,土地租金加上肥料、农药、地膜、种子和人工等,投资达1500元。今年受天气影响,一亩地才收160公斤籽棉,商贩收购的价格最高是每公斤8.2元,照这个价格,一亩地就要赔188元,260亩地要赔好几万元。再加上从山东运过来所花费的上万元运费,如果就这样把棉花卖掉他今年算是赔大了。  

  本打算靠种棉花大赚一笔,没想到结果却是成本上升,产量降低,价格低迷,连本钱都难收回,这令赵建普苦不堪言。继续储存需要专人看管不说,还担心棉花受潮,品质受损。为增加效益,尽快将囤积的3万多公斤棉花出手,收回成本,赵建普试着将棉花加工成被套来销售。但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仍然不畅,只是偶尔有邻近村庄结婚办喜事的乡亲要上几条,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