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们在享受丰收的喜悦。 合作社供图
获奖合作社:辽宁省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
所获奖项:“2009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
合作社简介:
辽宁省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是全国独家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它以技术发展生产,自主研发旱稻复种技术和水稻新品种,并将其发展到国内13个省市区,创造了我国北方旱稻复种历史新纪元。它为社员致富而存在,通过水稻种植新技术,为农民搭建了致富的桥梁,并且逐年不断提高社员的收入,2010年,社员每亩水稻纯收入5000元。
“全国独家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全国旱稻产量、效益最高”、“创始中国北方旱稻复种”、“全国独家农民科技旱稻网”这4项全国第一,全部被辽宁省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收入囊中。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通过研发新品种,教授社员技术,让农户利用新技术致富,更让农户尝到连年增收的喜悦,也让合作社一步步迈出国门。
科技拓宽致富路
辽宁省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义县成双旱稻协会,2007年,在义县供销合作社的引导下注册成立合作社。说起2009年合作社获得的“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的称号,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敖双伦说:“这个奖是对我们的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旱稻复种技术以及旱稻品种的一个宣传,对合作社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2007年建社,发展到现在,合作社的社员已由最初的13户,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户,而且已由本地发展到好几个省了,这更让合作社确定了未来的道路。”敖双伦语气坚定地说。合作社的主打产品是其自己研育的“超级旱稻”,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产量最高的品种。合作社所培育的品种及开发的技术在2009年已推广到全国13个省市区,2011年扩展到16个省市区。2010年,合作社在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还新增了示范基地。目前,普通的旱稻产量最高的在600斤左右,而敖双伦自主研发的旱稻新品种“吨产旱稻”,通过“旱稻水管”(旱稻按水稻的管理办法),亩产最高的已经突破1000公斤。目前,合作社所育种子在国内供不应求,非洲一些国家也希望与合作社进行贸易往来。据介绍,今年合作社所培育的种子早已全部预售出去。
社员利益百分百
“除了高产,还种了两茬,就能多收入一块。”敖双伦介绍说,旱稻新品种每年都在6月1日才插秧,比传统旱稻晚很多,因为头茬种了土豆,二茬才种旱稻。合作社运用旱稻复种新技术促进了“超级旱稻”跨越发展,成为社员致富的新项目。通过运用新技术,社员2010年每亩水稻纯收入突破5000元。一亩复种旱稻亩效益在4000元左右,比一般旱稻亩产增收多2000元,节能节资是单种水稻效益的3—5倍。一亩“旱稻水管”,亩产可超1000公斤,比水稻节水50%,是水稻效益的一倍。今年,仅“超级旱稻”一项给合作社社员增收的总额就达到3000多万元。
“现在我们的种子,市场价已经涨到15元/斤,但凡是加入我们合作社的农户,都可以按成本价购买合作社培育的种子,约5元/斤。”敖双伦说,合作社不赚社员一分钱,合作社所获利润全部返还到社员手中,保证社员利益100%。同时,为了让社员可以了解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合作社定期为社员邀请了辽宁省农科院的专家为大家进行培训,解答社员的疑惑,社员可以免费接受技术指导。
助农宗旨不改变
义县成双旱稻复种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不断发展壮大。从“成双一号”、“成双二号”、“成双大粒”等旱稻高产品种,到现在的“超级旱稻”和“吨产旱稻”,显现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项目建设便成为了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合作社已获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拨的10万元专项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省级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及育种示范基地建设还在申请中。据敖双伦介绍,明年育种基地将扩大到100亩,所获种子种植面积可达两万亩,预计后年育种基地将有150亩。
合作社的发展脚步在前进,敖双伦对新品种的研发仍在继续,为农增收的目标也依旧不会改变。敖双伦说:“我们的合作社会一直走下去,即使有人出高价购买我也不卖。合作社的本质是为农服务,是为社员致富而存在的,助农的宗旨不会变。”
多年来,合作社不仅让当地社员利用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路,还把合作社的支柱产业技术发展到全国,创造了我国北方旱稻复种的历史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