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型基层社是怎样“炼”成的?
——河北省邯郸市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基层社的调查
孟芮溪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供销合作社针对基层社业务萎缩、人员老化等状况,对全系统基层社发展重新做了规划,坚持“政府指导,供销社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确立开门办社、开放办社的发展理念,并引进多种资源,以多种形式,使基层社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目前,邯郸市社有17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187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各类经营网点5233个,总资产10.79亿元。

  依托项目振兴基层社

  11月末,位于邯郸市冀南新区中心区的城郊马头商贸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完工,3栋楼体已建成,二期16层的商住楼也即将开工。距离邯郸市中心15公里的马头镇是冀南新区所在地,而城郊马头商贸综合体正是由马头供销合作社投资建设的。在这个方圆150平方公里、调节区600平方公里、聚集商业区15万平方公里的冀南新区,马头商贸综合体位于正中心。马头供销合作社以“商业+商务+住宅”的模式规划建设了4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的1层至3层底商已与邯郸最大的超市美食林签订租赁合同,服务冀南新区的10万居民和100多家企业。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败,马头供销合作社守着这53亩自有地,靠着一个市场、一个药厂、一个超市和几间出租房养活127个职工,经济十分拮据。据了解,马头供销合作社建设商贸综合体时一分钱都没有,一期工程投入的4400万元,基本由前期融资400万元、邯郸市社拆借资金2000万元、银行贷款470万元以及底商预收的2年租金而来。而项目建成后,收益却不容小觑。届时总投入2.4亿元的四期商贸综合体固定资产将增值5亿元,住宅净收益达1412万元,租赁年收入达到1830万元,马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基础将得到大大的夯实。

  领办合作社重建基层社

  武安市邑城镇本是基层社空白乡,为了恢复重建基层服务网络,武安市社决定从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着手。

  2009年12月,绿禾谷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武安市社出资38万元入股合作社,结合邑城镇白府村万亩无公害谷物产业优势,整编原邑城基层社的闲置场地、资产和全镇供销合作社辖区的零售网络,聘用青年农民业务骨干融资加入,基本形成了以原有供销合作社网络、人员、阵地为基础,由种植大户参与社务管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今年11月初,武安市供销合作社新组建的邑城镇供销合作社暨绿禾谷物专业社正式开业。

  邑城镇白府村多为丘陵地带,适宜谷子种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600多农户种植谷子3000余亩,辐射周边村落共种植谷子近万亩。而且,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合作社统一使用河北省农林局的种子,使亩产量从300斤增长到600斤,翻了一番,出谷率增加至70%。不仅如此,通过武安市社牵线搭桥,合作社与武安市洺河源果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余亩的订单,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帮助农民销售谷物,收购价格比当地2.8元/公斤的价格高出0.4元。农户仅仅凭借种植谷子,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再加上玉米收入,则可达人均8000元左右,比非社员高出2000元。

  据邑城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介绍,11月11日,3吨真空包装的“洺河源”红谷小米已送达北京华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功抢滩北京市场。12月1日,合作社在广州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还打开了南方市场。此外,邑城供销合作社还将在明年申请小米的有机食品认证,建设1500亩有机种植基地,力争打入高端市场。

  引入龙头企业靠产业强社

  曲周县槐桥乡供销合作社以原槐桥供销合作社为基础,吸收三花棉业有限公司、惠民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西漳头棉花合作社、好收成棉花合作社共同参与组成,新基层社也由专业合作社、棉花企业负责人参与管理经营。

  槐桥全乡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1万亩以上,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棉花种植加工是槐桥乡供销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在这个基层社中,西漳头棉花专业合作社、好收成棉花专业合作社负责棉花基地种植和管理,并为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三花棉业有限公司则负责对社员所种棉花进行收购、加工、销售。由此,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生产企业”的一条龙经营模式。如今,该乡已成为全县重要的棉花种植生产基地。

  据了解,2005年改制重组后,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新建了加工车间、更新了棉花加工设备,用上了国家标准的400型棉花打包机,又吸引了系统内高素质的棉花经营管理和检验加工技术人员,上联棉纺企业,下联农民,使得企业取得了良好效益。据统计,三花棉业有限公司年经营棉花3500吨、棉籽700吨,带动农户220户,年销售额7000万元,利润380万元。

  把基层社建成社区服务中心

  邯郸北李庄供销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邯郸县社近年来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之一,也是邯郸县西部最大的一个综合服务中心。这个总投资300多万元的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中心广场有1800平方米,服务内容也涵盖了日用品、农资、信息服务、爱心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各方面,安排了112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资、家电连锁配送周边40余个销售网点,服务范围达3个乡镇、55个自然村,3万多人。不仅如此,今年年底还将在广场上安装健身器材,方便村民活动。相比之前供销合作社的几间土坯房,如今的北李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已成为集经营性、生产性、公益性服务为一体的、当地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为农综合服务机构。

  也正因为这个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还吸引了一家大型皮具加工公司入驻,展厅设置在综合服务中心的二层,加工厂则坐落在北李庄村中。该公司的入驻为当地增加了300多个就业机会,工人每月工资最高可达3500元,远远高于当地其他工厂的工资水平。

  此外,北李庄供销合作社村镇综合服务中心还于今年的6月23日注册了邯郸县春源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并且统一发放了《社员证》,定制了农户购买农资、交易、盈余返还记录簿,让持证消费者享受优惠最高50%的优惠政策,让更多农民受益。


 

  记者观察 

  “努力+助力”成就全新基层社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服务终端,也是供销合作社在各地的基点。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基层社曾一度走向衰败甚至濒临消亡。但是如今,我们在邯郸市看到了基层社恢复的起点和希望。

  基层社发展首先要自己努力。断了的线、消失的点可以依托合作社、企业、项目等振兴起来,如本是基层社空白乡武安市邑城镇,就是通过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着手,最终重建了邑城供销合作社;邯郸县北李庄供销合作社通过构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方式,将几间土坯房建成了今日服务周边3万多人的社区中心。要想重建、发展,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此外,基层社想要发展也离不开上级供销合作社的助力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正如邯郸市社2011年为基层社争取各项财政资金251万元、村镇综合服务中心投放资金100万元等,对基层社的改革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马头供销合作社的商贸综合体一期工程,邯郸市社为其解决了近45%的资金问题。可见,基层社的恢复发展不能就基层社发展基层社,而是要靠省、市、县多级社联动,为基层社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