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巨鹿县职教中心创建于1994年6月,位于县城工业园区,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校园占地100027平方米,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开设有学前教育、特种焊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专业。现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72人,在校生3290人,年均培训各类劳动力5000人次。学校坚持以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邢东强县,幸福巨鹿的战略目标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功能。
改革中求生存 奋斗中求发展
学校借助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抢抓机遇,坚持把“双带工程”送教下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在学员相对集中、产业结构优异明显的村庄增设教学点,选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现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本领,切实做农业科技下乡的“服务队”。确保“双带工程”送教下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心积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功能,加强面向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提升全面素质,以创业培训为着眼点,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免费为企业员工提供中职教育的机会。中心的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形式追求灵活多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巨鹿县职教中心今年又新招收学员800名,使送教下乡学员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教学点15个,带动了农村产业化调整步伐,送教下乡工作形成独具的特色,走在了邢台市职教学校的前列。
丹心献给职教 跨越谱写新篇
2010年4月,一纸调令将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赵瑞肖从县二中调任县职教中心校长,学校新领导班子的成立,为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迅速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赵校长始终围绕“创建”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上任第三天,组织部分教师到其他职教中心参观学习。经过实地考察、查阅档案资料、座谈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创建工作信心和工作动力;第二把“火”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章立制。采取每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任务完成的动态情况,适当调整工作分工和人员分配,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把“火”是为确保创建工作的落实,赵校长成立领导小组,亲自任组长,全面掌控学校创建工作情况,积极向省、市、县级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对学校创建工作了如指掌,从而获得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并邀请专家到学校指导,对学校近年来的资料汇总提出宝贵的建议。
在创建的日子里,涌现出一批敬岗爱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先进教师和模范集体。这种精神风貌的提升对学校生活学习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投资近百万元,购置教学用计算机50台,各类图书2万余册,建成多个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培训室。同时硬化运动场,修缮学生食堂,购置先进的炊事器具,配套学生餐桌椅。还粉刷建筑物,增设建筑物铭牌、悬挂励志类标语,添置大型电子显示屏,统一教室布置。其中建筑面积6840平方米的综合培训楼及配套工程也投入使用,使学校的校园的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新的布局调整,一所功能分区完善、教学设施齐全、实训基础完备、环境优美、五化建设达标的新职教校园矗立在县工业园区内。
经过16年的发展积淀,在校园建设、学校规模、办学思想、师资水平、社会效益及影响服务经济发展等十几个方面具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2010年成功晋升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严管理强制度 转模式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形象,学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格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在思想、行动、制度、教育等方面继续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保证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校园内的安全、学生纪律、党务校务公开;教师业务培训、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继续教育、党团等工作方面做到有序开展,安全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管理等有章可循,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为进一步办好中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增加中职办学吸引力,学校和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中原中等职业学校等达成合作办学协议,采取院校合作、互利双赢的联合办学之路。在办好新专业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搞好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和涉农专业,积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安排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形成“学习—实习—再学习—就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学校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功能,为社会发展而不懈奋斗!
(赵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