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式启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重点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路、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新网工程”建设实施5年来,已成为各地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政策平台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就业的重要载体,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网工程”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新网工程”的政策措施,并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与17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地方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发挥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平台的抓手作用。
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戴公兴就“新网工程”的资金投入情况、网络建设情况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
在建项目规模达1500亿元
记 者: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新网工程”建设已有5年,请您介绍一下,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该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情况。
戴公兴:5年来,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带动下,全国各级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国发40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绩。5年间,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新网工程”的支持力度,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4.5亿元,扶持项目4177个,并带动大量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目前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配套设立了“新网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各级地方政府支持“新网工程”建设资金累计近20亿元,仅2010年就达6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这表明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
尤为可喜的是,中央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成功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各级供销合作社投资建设“新网工程”的热情,引导大量社会投资投入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之中。目前,与“新网工程”相关的各类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有效拓宽了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供销合作社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记 者:近年来,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全系统上了大量项目,为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成效,总社在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方面建立了哪些机制?
戴公兴: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及《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经过几年来“新网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管理的实践,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新网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总社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中坚持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效益为根本原则,以项目质量为核心、专家评审为手段、申报平台为依托,提出科学合理的专项财政资金分配方案。
针对项目实施管理,总社于2009年出台了“新网工程”项目责任制度,要求各省区市供销合作社落实到位,并加强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和监督核查机制建设。“新网工程”项目在供销合作社内部实行两级责任制,即以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和省级供销合作社为责任主体,共同签订项目责任书,分别履行项目责任人、项目推荐人和项目监督人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总社已着手制订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抓紧项目库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全过程管理。
县乡村三级网络初步建成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记 者: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全系统四大网络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戴公兴:通过“新网工程”的建设实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服务网点数量迅速增加,网络覆盖范围逐步延伸,网点建设标准和质量显著提升,网络整体布局日趋合理,为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一是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扶持下,全系统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目前累计升级改造供销合作传统经营网点5251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各类现代物流基础设施4839万平方米;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78.7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经营服务网点达到50万个;重点扶持了700个薄弱与空白县的网络恢复与重建。经营网点的迅速增加,网络覆盖面的逐步恢复,为供销合作社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十分注重提升网点建设标准与质量,稳步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在经营网点新建和升级改造中,全系统按照现代物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及农资、日用消费品等“新网工程”连锁经营网络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不断创新经营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并通过网点带动整个经营网络转型升级。
三是在“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的发展思路指引下,通过对行业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网络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促进了系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优化了网络布局。逐步呈现上有产业园区,中有大型市场、物流中心,下有各类基层网点,跨地域、跨级别、跨网络联合,横向连锁、纵向贯通的经营服务新体系,在提高网络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 者:可以看出,各地供销合作社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普遍提升了骨干网络建设标准,扩大了网络覆盖面,那么除了硬件上的提升,各地供销合作社在网络运营与管理、为农服务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取得了哪些进展?
戴公兴:“新网工程”建设为各级供销合作社创新服务模式、改革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机遇,解放思想,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培养引进人才等措施,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在网络运营方面,各地供销合作社十分重视统一标准、有序管理、规范营业,树立全新形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提高配送效率和覆盖范围;促进大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户的产销对接,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将农资、日用消费品商品零售终端与其他为农公共服务充分结合,建立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完善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全过程高效供应链等。这些经营措施提升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记 者:“新网工程”建设对我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取得了怎样的社会效益?
戴公兴:“新网工程”的实施印证了供销合作社在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动“三农”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新网工程”成为了我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标杆和示范,也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网工程”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转型升级,成为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富农惠农的重要手段。
“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建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农资经营网络的升级完善结合“农资下乡”工作的开展,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资市场无序竞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混乱局面,真正为农民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农资产品;同时利用农资产品销售网络开展测土配方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助推农业现代化。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是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关键环节,协助各地政府推进“农超对接”、“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收入,平抑农副产品价格,在“抗通胀、保民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扩展坚持连锁经营方式,利用完整高效的配送体系,延伸终端,深入基层,对经营网点进行超市化改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升级消费结构,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将经营网点多元化,融入社区公益性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多项功能,打造全新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呈现科技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趋势,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新网工程”还大力扶持了几个大型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项目的建设,对带动园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流通网络布局优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总体来讲,“新网工程”是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的关键途径和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必将带来长期的、全面的、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专项资金将逐年增加
在大型项目中打造大型企业
记 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市场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总社在提升“新网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水平等方面还将面临哪些挑战,有什么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
戴公兴: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供销合作社加快项目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经过多年积累,供销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加快“新网工程”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新网工程”建设存在着不同区域、层级、网络间的发展不平衡,网络规划布局和建设实施尚显粗放,运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缺少具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型项目和龙头企业等问题。
2010年,总社根据国发40号文件精神,结合供销合作社发展实际,印发了《“新网工程”骨干网络与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新网工程”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部分省区市也先后出台了本区域“新网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此规划为指引,同时按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要求,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立足升级改造;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体现扶优扶强;坚持以资本为纽带,促进联合发展;坚持以县域为重点,突出以点带面,进一步做好“新网工程”建设工作。
首先,抓住良好机遇,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新网工程”的扶持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新网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以期带动更多社会投资,促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其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四大网络建设。在继续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注重合理规划网络布局,提升骨干网络建设质量和标准,充实网络建设内容,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水平。
第三,大力支持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大型项目,藉此打造大型龙头企业,提升供销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树立供销合作社品牌形象,全面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努力,“十二五”末,“新网工程”将基本构建起以连锁骨干企业为龙头,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市场、加工园区为依托,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为终端,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经营服务新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的布局合理化、业态多样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