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自律先锋”要实至名归


  近日,由文化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等相关机构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食品安全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启动,蒙牛集团获由论坛颁发的中国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锋品牌。能得到如此肯定,蒙牛在食品安全上的努力肯定诚然不能忽视,但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这份荣誉也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质疑。

  频发安全事件引发信任危机

  蒙牛前一阶段集中爆发的产品安全事故极大影响了形象。

  9月23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在报道中称,一位陈女士报料:“蒙牛酸奶吸到嘴里味道怪怪的,用吸管一刮发现成片状。又买了几盒,发现里面还有霉斑。” 

  皖江晚报报道,9月13日上午,手机尾号为6112的市民反映,她购买的一盒仍在保质期内的蒙牛奶制品打开喝的时候,发现牛奶已经变质,并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再看看外包装的底部,也有液体渗透的印迹。

  红网9月1日的报道称,8月28日网友谭先生购买的“蒙牛”牌低脂高钙牛奶也成了“问题奶”。他说:“我喝了一口,一股酸怪味!原装没开封的牛奶,倒出来却是发绿的水!” 

  三季度,广东省工商局对流通环节销售的雪糕饮料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蒙牛生产的随变榛子巧克力雪糕被查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据检查,不合格产品大多出自小型企业,蒙牛成为唯一一个“中标”的知名企业。

  新京报9月4日的消息称: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超四成消费者对液态奶质量与其“广告的一致性”表示不满意,在24个参评品牌中,蒙牛位列第20名,排名倒数。这个排名似乎让蒙牛为打造好形象而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真正好的品牌形象不是单纯靠广告就可以塑造的,关键是要用产品说话。

  全力打造第一安全感品牌

  虽然安全事件的发生算得上频繁,但蒙牛在食品安全上的探索和努力我们也不能忽视。据了解,为了打造乳业第一安全感品牌,蒙牛集团通过牧场把关奶源品质,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把关流程来保证产品安全。在奶源环节,一部分原奶来自蒙牛集团参股合建的大型现代化牧场,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合作牧场。来自大型牧场和现代化小区的原奶比例高达77%,远高于行业34%的平均水平。同时,蒙牛集团在收奶中实行全方位掺假监控,利用条形码技术避免运奶过程中的掺假问题,从而实现原奶的全程监控。生产中,从生产到包装、出厂到产品售后,蒙牛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每一包牛奶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检测、367项食品安全项目检测后以全程保鲜的现代化运输链出厂。其检测项目除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的9项外,自行增加了近20项监控项目和10多项食品安全检验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蒙牛乳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是企业相关安全自检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引起,企业将安全监管集中在了奶源、加工等环节,却忽视了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的中间流通运输环节。

  (张 蕾)


  “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正式启程

  年度食品安全品牌盛会——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启动了“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举办了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论坛。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食品工业,事关全局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指出,确保食品安全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中之重,总体来说,食品安全整体形势还是稳定的,但目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迫在眉睫,要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工作,把食品安全宣传普及活动开展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真正实现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综合素质,真正营造出“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为本届年会的亮点之一,“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宣传我国食品安全进程、普及全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质”的序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