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桥坍塌”缘何层出不穷


  在我国文明发展史中,桥梁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国古代木桥、石桥和铁索桥都长时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桥梁发展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为世人所公认。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五十年就建成了跨度达百米的铁索桥,而欧美直到十七世纪尚未出现铁索桥。可就是这个曾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智慧结晶,近期却事故连连。从今年七月开始,江苏盐城328省道通榆河桥、武汉黄陂一高架桥、福建武夷山公馆斜拉大桥、浙江省杭州钱江三桥等接连发生垮塌事故,而仅仅4个月后,11月5日早上5时许,河南周口项城市新桥镇的汾河桥又倒下了。

  “危桥”改造要跟上步伐

  如此密集的桥梁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好好反思原因。“这个桥早就该修了,我们附近村的人反映过多次但一直没人来修。前几天,有人说走过这个桥时都感觉在晃悠,竖个牌说‘危桥’,然后就不管了。”河南周口项城市新桥镇的汾河桥坍塌后,多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不满。

  “危桥”坍塌,似乎理所当然,但坍塌时仍在使用,却是于理不合。在我国,“危桥”并不少见。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公路桥梁共计68.5万座,危桥有9.3万座(其中96%在农村公路上),而分布在国道、省道和县道上的危桥3720座,其中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前建的,占84.8%。虽然我国“十一五”期间危桥改造成效显著,完成了11296座/87万延米的改造,并完善了《公路桥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标准来推动危桥改造,但数量巨大的危桥还在很多地方危及着公众的安全。相信现在像汾河桥这样还是使用中的危桥不在少数,可既然已经是“病危”了,拖着“病体”工作迟早要出事,因此相关部门不能仅仅竖牌告知生病,最重要的得抓紧治疗。

  超载——桥梁不能承受之重

  医治“病危”桥梁除了排查还需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上求良药。据悉,这次汾河桥梁坍塌事故的也是因为超载车辆行驶该桥造成的。专家认为,很多道路桥梁坍塌都是因为超限超载造成的,而超限超载屡禁不止,市场逐利是主因,体现的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不尽完善、尤其是货物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的客观因素。公路超限超载运输主要集中在煤炭、矿石、建材等运量大、密度高、价值低的大宗资源性运输领域。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点比较优势而言,大宗资源性运输更适宜于依靠铁路、水路来运输,但由于我国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水运优势未能充分利用,导致公路运输承担了本不属于它合理经济范围的大量资源性运输。

  希望一系列桥梁倒塌事件,可以敲响警钟,开启中国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棋局。 

(张 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