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超对接:谁在口是心非?

本报记者 任宇子

  4月,山东大白菜8分钱一斤,有菜农自杀;6月,海南香蕉3毛钱一斤,有人用来喂猪;8月,广西荔枝5毛钱一斤,不够采摘工钱,烂在树上。而在北京、上海等地,市民看到,在超市这些农产品价格依然坚挺。

  山东金乡县是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蒜种植面积最大县,被无数专家称为最适合发展农超对接的地区,县政府也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工作,但是在大蒜稍获丰收的时候,价格灾难却来了,而传说中很美的农超对接,只不过是一个幻影。

  从2011年5月开始,山东金乡县主管商业的副县长刘鹏,就在为拓展金乡大蒜的销路四处奔忙。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 山东金乡县是世界大蒜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有着中国“大蒜之乡”的美称,也影响着全球的蒜价。

  在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来源于种植大蒜。在大蒜收获季节,县政府将抓好大蒜的收购、销售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鹏是县政府落实这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利用农超对接解决大蒜销售问题充满了信心。

  寄望农超对接

  刘鹏重视农超对接似乎很有道理。按照相关数据,2010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金乡县全县的大蒜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2%左右,产量占全国的15%左右。

  而据相关部门统计,通过超市流通的农产品,占全国流通农产品的15%左右。只要把农超对接做好了,大蒜销路就不用发愁。

  在金乡县政府的主导下,2011年5月8日,“中国首届现代农业物流暨(金乡)大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指出,金乡大蒜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稳定上下波动的大蒜价格。胡定寰给出的最主要策略是“农超对接”,“压缩大蒜供应的中间环节”。

  金乡大蒜产品品质高、产量大、收购方便、存储体系完善。胡定寰认为,像金乡这样单一产品高度集中的地区最适合农超对接。会上与胡定寰持同样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

  刘鹏对胡定寰的观点持支持态度。在回到金乡后,5月22日,刘鹏主持召开金乡县有机大蒜新闻发布会暨农超对接推进仪式。

  在仪式上,金乡县的大蒜企业与沃尔玛超市、物美集团、济南银座统一超市等20家零售企业签订了大蒜直采合作协议。

  这一结果很让人振奋。为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刘鹏还专程到重庆、上海等地参加与农超对接相关的会议,不放过一个可以扩大金乡大蒜销路的机会。

  记者在重庆见到刘鹏的时候,他正带领着金乡的大蒜企业团队参加零售商大会,与之同行的还有金乡县委常委郑士民。

  在这个为期3天的大会上,郑士民与刘鹏每天都争取到了为金乡大蒜作宣传的发言机会。在5月30日这天,他们专门组织了一个金乡大蒜农超对接分会,数十家超市企业代表参加,金乡县最主要的大蒜企业主管都在会上发言。

  在这次会上,金乡县签下了不少农超对接大单。参加此次大会的山东省金乡县成功果蔬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翠英告诉记者,在会上她一家企业就签下了3万吨的订单。参加了此次会议的山东省中兴蔬果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振华表示他也签下了订单。

  早在2009年,金乡县的农超对接就已经有一定规模,尤其在2010年大蒜价格疯涨的时候,许多超市主动与金乡县加强合作。

  为了让更多的超市与金乡县合作,也为了合作更加稳定,金乡县政府积极打通农超对接通道。

  金乡县以抢占大型超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采购集团为突破口,由当地的大蒜合作社、大蒜协会或者大蒜促销联盟,跟大型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直接对接,设立直销处、直供点,减少流通环节。

  身为副县长的刘鹏不仅自己带队加强当地企业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超市的合作,还积极推动企业拓展天津、哈尔滨、西安、长春、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的农超对接工作。

  金乡县还专门开辟了从地头到超市的“绿色通道”,确保从农田里刚收获的大蒜24小时内进入全国各大超市。

  /  观点  /  对接看不到前途

      任宇子

  菜价上涨时,一头是超市菜价高得出奇,一头是农民的菜仍然卖不到好价钱;菜价下降时,一头是农民让菜烂在地里,一头是市民买不到便宜菜。

  一些专家认为,农超对接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张成云给出了绝然相反的看法,“农超对接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

  “超市根本就不管你农超对不对接,进菜时该压的价还得压,卖菜时该涨还是涨,只有在政府给补贴的情况下,才做一点帮助农民的农超对接。”

  在不同的场合,张成云也很直爽地跟农委、商委等部门的领导提议,“在农超对接上补助超市,政府还不如对我们这样的种殖大户开直营店进行补助。我们要让以后每一个小区的门口都有一个种植户直营的店不更好吗?市民在小区内就可以买到基地生产的便宜菜,没有中间商、安全也有保障。”

  如何才能让农民和市民都得到实惠,张成云对记者还谈到了他对政府部门的另一个建议,“现在城市里的蔬菜批发市场都是公司化运作,租金很贵,每斤菜进去后都会增加几毛的成本,是不是可以政府主导建一批免租金的蔬菜批发市场,让蔬菜生产基地免费在批发市场批发。直接面向终端,比如餐饮、酒店、学校、大公司、超市等。让这些蔬菜在批发市场涨价的空间降到最低。”

  张成云的提议没有得到多少正面回应,他开始了自已的行动——筹建蔬菜生产协会。他的行动获得了众多生产大户的拥护。

  根据众多生产大户的构想,蔬菜生产协会允许任何生产蔬菜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每一个会员都需要将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种植面积报给协会做统计。然后协会将统计结果公布给会员。

  “比如说有些种得太多了,有可能会烂价,有的可能种得太少了,会缺货,我们把这样的信息发布出去,可以让种植户做产量的调配。”张成云认为,这会让蔬菜有一个均衡,可以防止某一品种蔬菜产量和价格的大起大落。

  如果运作得好,协会还计划直接办终端,协会可以菜价自主,与市民面对面,这样将会使菜价更低。同时还可以通过协会直接跟教委等部门签订协议,直接给大学供应蔬菜。

  “现在重庆市的大学人数接近百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城市。”张成云说,“如果我们能保障菜的质量并且价格比批发市场低,学校将非常愿意与我们合作。”

  张成云将成立协会称为“抱团自救”。“我们搞生产的没有办法,现在的零售终端要把我们拖垮了,我们没有办法必须自救了,那怎么自救呢?我们只能抱团。”张成云说。

  但抱团的效果究竟如何,一切都是未知。

  >>下转B18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