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汽高端乘用车基地建设项目在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的空港工业开发区C区主体结构成已经完工。到目前为止,赵全营镇的空港C区已入驻实投企业30家,注册型企业118家,总投资75亿元,已有15家企业投产运营。
2010年空港C区实现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0%,税收9839万元,同比增长17%。总就业人数2500人,其中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1300人。这里成为了北京市重点镇——赵全营镇经济建设的发动机,农民转移就业的航母。除了北汽集团入驻外赵全营镇空港C区外,还有投资7亿元的北京海纳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北京华威家具、北京化工印刷厂、北京绿友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九年间,这里崛起了一座工业城。
赵全营镇空港C区成立于2002年1月,总体规划面积4200亩。园区位于顺义区西北部,地处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毗邻首都机场、新国际会展中心,京承高速在园区设有两个出入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经过九年多的历程,空港C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基本形成了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仓储物流和汽车生产四大主导产业。
作为北京郊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乡镇,镇级工业区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迅猛发展的态势,关键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新思维、新眼界破解了四大发展难题,实现了新形势下园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破解企业用地难题。赵全营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农业大镇,工业用地相对紧缺。为破解企业用地难题,园区通过超前规划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集约节约用地,拓宽用地途径,保障发展需求。一是超前规划用地。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起点高、辐射广、梯次上”的思路,选择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的镇中心区划定用地范围,采取超前规划、分批预留与梯度建设的模式,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二是科学合理用地。把好项目审查关,提高入区门槛,达到每公顷土地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每公顷纳税1000万元以上,杜绝“圈地、囤地”的行为发生,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三是集约节约用地。对于一些传统老企业,指导帮助其腾出土地进行转产改制;而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低下,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则积极为其引进投资者,采取“入股、兼并或转让”的形式,实行腾笼换鸟,截止到目前共盘活整合土地近200亩,实现了新项目入驻。
破解园区建设难题。工业园区的发展,土地资源是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保障。当时园区规划建设上面临“经验不足、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诸多难题,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才能破解。于是赵全营镇通过与具有园区开发建设领先水平的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合作,派出技术人员上空港进行实地学习,同时也由空港派出专业团队进行规划建设的技术指导,使得空港C区完全按照一流园区的标准开发建设。此外,空港开发区还投资了1.8亿元对园区二期土地开展市政建设,达到“十通一平”,开创了园区经济与镇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模式,破解了难题,带动了发展。
破解招商引资难题。作为一个镇级工业园区来说,园区定位和品牌推广往往是招商引资的最大瓶颈。空港C区首先是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结合全镇地域开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明确了“资源耗费少、投入产出大、科技含量高、产业辐射广”的总体招商思路,吸引的项目投资额均在亿元以上。二是借势造势、合作共赢。充分借助空港开发区的知名品牌和招商平台,通过空港开发区的宣传推介,成功吸引了德国威乐水泵,中信天津投资控股等知名企业。三是龙头带动、大鸟效应。今年,北京自主品牌高端乘用车基地项目落户工业区并已经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41.8亿元,打造包括四大工艺的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含承载式越野车)基地,形成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和制造体系,设计年产能30万辆,今年年底将整车下线。此项目入区还将带动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在园区及周边云集,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从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破解投资环境难题。投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软硬件环境上,如何从环境上使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迈进,是镇工业园区需要破解的又一道难题。首先是转变思维意识,镇领导提出了“农村稳、工业上、城镇美、赵全赢”的发展战略,从土地开发、劳动就业、转非安置等多方面转变机关干部与村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工业化提升、城市化迈进”发展观念的认识,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是名片”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配套环境,紧紧抓住赵全营镇纳入顺义区四个重点镇和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的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商务休闲和就业培训”等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满足企业需要。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镇提出了“与时俱进、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行政观,真正做到“亲商、稳商、安商”,既要让投资者创造和实现更大效益,也要让群众享受到园区建设发展的成果。
(瓮福文 兰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