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遵义市茶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任家贵

  茶产业已成为遵义市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近年,遵义市委、市政府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叶发展的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百万亩茶业工程建设的意见》后,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市场导向、技术培训和示范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着力建设以湄潭翠芽、银针茶为主的名优绿茶产业带,以凤冈为主的富锌富硒茶产业带,以正安、道真县为主的富锌硒高山云雾茶产业带,以余庆为主的小叶苦丁茶产业带。

  据了解,遵义市2000年茶园面积仅为18.3万亩,到目前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投产茶园39万亩,年综合产值30多亿元,涉茶从业人员约60万人,茶业已成为该市部分县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承办各级各类茶事活动,已打造了“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茶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已近1000家。

  通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全市茶产业探索了一条遵义特色的茶业发展路子。目前,有一定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力的茶叶企业86家,加工厂440家,名优茶加工能力达4860吨,大宗茶加工能力达2.11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在茶产业链延伸上取得了突破。据悉,全市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获得中国茶业百强企业3家,获得国家、省级金奖达50多次。

  这些年来,遵义诞生了一批名茶,如“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区域品牌,在市场上享有声誉。

  遵义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在贵州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到2020年将实现总体规划130万亩的目标。着力建设打造“四大产业带”,即:湄潭翠芽、银针茶为主的名优绿茶产业带;凤冈富锌富硒茶产业带;正安、道真锌硒高山云雾茶产业带;余庆名优苦丁茶产业带。力争遵义市建设成为国内名优茶绿茶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绿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茶饮料重要生产基地。

  遵义市发挥自然优势和传统优势,在迅速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建成一批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使茶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走上了一条跨越式的振兴之路。

  随着遵义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迄今的遵义农村,到处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公路密如蛛网,小城镇整洁亮丽,山披绿妆,水扬碧波。旅游景点遍布全县,农家乐鳞次栉比。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