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初以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在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保证“三农”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截至目前,吉林省农信系统中已有50家县级行社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部、贷款(营销)中心等部室,负责管理辖内中小企业贷款。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了中小企业部,加强了对全省法人客户贷款的管理,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各级行社从机构、制度、队伍、产品等方面不断加强信贷管理,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力度不断加强。
不断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队伍,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实施了“外引内训”的队伍建设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业务骨干培训活动,相继在长春、上海举办了全省法人客户业务骨干培训班2期,举办了担保公司业务准入讲座、矿业贷款知识讲座、票据业务知识讲座,先后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20余人授课,累计培训学员600余人次,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科学提炼中小企业识别技术,客户风险识别能力显著提升。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客户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年初以来,该省联社中小企业部在原有客户评级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调研和专家论证,提炼整理了“中小企业客户识别评分表”,该技术侧重运用“三表”、“三品”等非财务分析技术,通过对图片、视频等调查取证资料的分析判断来支持评估结论。调查信息通过PPT演示文稿的形式,为前台调查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后台审查人员增加了更加直观和明晰的判断依据。
通过该分析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有力地指导了全辖开展法人客户存量分类工作,通过对存量客户进行彻底的分类和梳理,摸清了存量贷款风险底数,制定分类指导意见,动态调整信贷政策,实行差异化管理,达到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统一的新增客户准入标准,要求各县级行社严格按照识别技术中的分类标准把好客户准入关,为最终实现“稳定存量、把控增量、整体优化”的客户管理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业务创新,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针对吉林省法人客户高端业务产品缺失的现状,吉林省农信联社中小企业部借鉴他行成熟经验,出台了经营性物业贷款产品,并积极支持第三方公司保证担保下的标准化仓单业务,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该省农信社推出的经营性物业贷款产品重点支持了中东集团、北方市场、新天地购物等大中型商户。截至今年6月末,该省农信社共发放大商场贷款10户,累计金额7.68亿元。其中,5户为今年新增大商场客户,所用信贷资金为3.58亿元。二是创新的仓单质押贷款满足粮食收储企业信贷需求。为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但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吉林省联社中小企业部通过提供标准化的仓单质押业务,有力支持了吉林恒昌农业等粮食收储企业。截至今年6月末,该省农信社共为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了贷款,累计金额7.68亿元。其中,5户为今年新增客户,所用信贷资金为4.1亿元。
通过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信贷新产品,吉林省农信社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有力占领了高端客户市场,增强了服务客户意识、市场开拓与竞争意识,真正达到了“推出一批产品、占领一片市场、锁定一群客户”的预期目的。
搭建银(社)团服务平台,发挥整体营销优势。为解决各县级行社资本金少,单体营销无法满足高端客户资金需求的问题,吉林省联社中小企业部积极搭建了银(社)团贷款服务平台,倡导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全辖整体资金优势,积极组织协调社团贷款。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已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省农信社已通过平台组织完成9个银(社)团贷款项目,总授信资金达16.5亿元。目前已发放的社团贷款项目有7个,累计金额13.2亿元。
据了解,截至2011年6月末,吉林省农信系统企业客户贷款余额达到330.4亿元,较年初增加35.4亿元,增幅12%,支持中小企业12153户。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8.7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亿元,增长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