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提高核心业务系统的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当务之急。
本着全力服务“三农”、服务成员单位的宗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有关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管要求,积极开发建设了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多家省份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测试运行。
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是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服务连续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如何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提高核心业务系统的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当务之急。
本着全力服务“三农”、服务成员单位的宗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有关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管要求,积极开发建设了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多家省份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测试运行。
2011年10月22日,宁夏黄河农商行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联合举办了“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暨黄河农商行异地灾备系统切换演练研讨会”。当日下午,为使参会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灾备系统,进一步推广灾备系统的建设,一场异地灾备系统切换演练观摩会在宁夏黄河农商行后援科技中心举行。
防御能力升级
“灾难”发生、灾难预警、系统切换、系统接管……
在模拟演练过程中,无论是模拟灾难发生后开始的系统切换,还是各岗位(包括网络岗、系统岗、数据岗等)的操作,都在总指挥的指令下顺利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顺畅无阻,灾备系统运行平稳。
此次演练是宁夏黄河农商行针对行内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突发“灾难”进行的一次灾难恢复实战演练。演练场景为模拟数据存储设备发生不明故障,短时间内无法修复,进而导致营业网点业务端无法受理情况下,启动灾难备份系统的应急切换演练全过程。据了解,在演练过程中,农信银共享灾备中心在接管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后,共顺利办理7笔储蓄开户及存、取款和挂失、支付等多种金融业务。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防范科技信息系统风险,全面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早在2009年,黄河农商行在新一代 IT系统顺利上线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建立异地灾备中心的设想。但直至今年4月16日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搭建的“共享灾备系统”成功对接,才完成了这一设想。
“(共享灾备)系统自今年4月16日上线试运行以来一直平稳运行,不仅提高了核心业务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了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节约了投资成本,整体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宁夏黄河农商行董事长道月泓评价说。
共享平台给力
提及黄河农商行的异地灾备系统建设,宁夏黄河农商行董事长道月泓介绍说,该行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借助农信银这一良好的平台,完成灾备系统的建设的。
因为,据道月泓介绍,该行在经过全面考察后发现,“农信银共享灾备平台具有资源高度共享、技术先进、对网络带宽要求低等一系列优势。”
“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是我们中心为配合股东单位增强核心业务系统抗风险能力、确保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而专门开发建设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相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着全力服务“三农”、服务成员单位(即各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商行)的宗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按照有关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管要求,积极开发建设了“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该系统是可供多家成员单位共享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采用了集中开发、运营的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专门的研发和系统运维队伍,大大节省了成员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成本和人力投入。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自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投入建设以来,承建单位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成员单位技术人员克服了难度大、标准高等重重困难。经过艰苦努力,目前,多层次、全异构((操作系统层异构,含AS/400和RS/6000系统;数据库层异构,含INFORMIX、DB2、 ORACLE三种数据库;存储设备层异构,含IBM、EMC和HP等存储设备))的农信银共享灾备中心已正式启用,完全具备了AS/400、RS/6000系统环境的接管能力,并通过逻辑分区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各系统隔离。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异地灾备系统切换实战演练进程顺畅,标志着国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首创的“多层次、全异构”的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建设模式取得圆满成功,为接纳更多成员单位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异地灾难备份借助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目前青海、湖南、贵州、海南、内蒙古等联社,正在进行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应用测试,并将陆续正式开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