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网传真


  陕西汉中市社网络助销农产品逾16亿元

  本报讯 目前,正值各类农副产品的收获季节,陕西省汉中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副产品的购销优势,利用现有各种流通服务网络,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农副产品购销平台,从而开拓了销售市场,帮助农民解决了“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系统各类农副产品收购额达1.38亿元、销售额达1.12亿元,市社通过领办的各类农民专业社、协会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总额达16.79亿元。

  汉中市社及时分析预测各类农副产品市场的供求和价格走势,采取分购联销、深购远销、代购代销等办法,实施农产品进超市、进批发市场工程。同时,市社要求各基层供销合作社采取增设购销网点、调整营业时间、电话预约等办法,努力扩大农产品购销。截至今年9月底,全系统主要农副产品销售均创历史最佳水平,其中销售茶叶1362吨、黑木耳694吨、核桃2141吨、粮食1.08万吨,干鲜果销售额达1139万元,中药材销售额达1169万元。

  在农产品购销过程中,市社搭建农副产品购销平台,立足各县区农产品优势资源和骨干产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社+农业生产基地”和“协会+会员”模式,组织带领全系统256个农民专业社、26个专业协会和10个县级农产品流通协会开展产销信息咨询、科技服务,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有效地提高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同时,市社借助“新网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对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体系进行扩大升级,积极整合、改造、优化、提升农产品购销网络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由5个连锁企业、186个连锁超市组成的集收购、加工、储藏、配送、销售为主体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体系,拓宽了城乡农副产品的购销市场,保障了市场供应,降低了流通成本。此外,市社依托全系统13个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完善市场检验检测、信息咨询、运输、结算等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努力将农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效益优势。

  (晋 讯)


  吉林桦甸市社“新网工程”覆盖各村屯

  本报讯 为加强“新网工程”在当地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近日,吉林省桦甸市供销合作社完成了对全市各村屯434个农家店及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桦甸市“新网工程”的已经覆盖了全市农村的各个角落。 

  桦甸市社在吉林省社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把“新网工程”作为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抓手。市社积极开拓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以“吉农连锁”为依托,去年以来先后完成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20个,并依托桦甸市陶瓷批发城新建1个全市规模最大的集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及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市社积极与商务部门沟通协调,认真筹备,顺利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验收的农家店50个;并且加强行业自律,实施定点进货,完善烟花爆竹连锁店20个;同时,社属企业废旧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为龙头,积极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建设再生资源收购网点12个;此外,市社结合“百强镇建设工程”,建设老金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规模、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

  在去年“新网工程”大力推进建设的基础上,市社今年继续完善加强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及农家店的建设,使各村屯的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逛超市一样,自由挑选想要购买的商品。截至目前,市社已完成对全市434个农家店及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使“新网工程”遍布桦甸市的各个村屯。同时,市社依托社属企业桦甸市新合作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为各个服务中心和农家店配货。目前,该公司配送的商品种类达3000多种,主要有日用品、农资、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配送半径在50公里左右。

(吉 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