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食家点评那家螺蛳粉小店时说:“地球上不缺钢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间烟火。”也许,对于初涉微博营销的金融机构来说,营销时再多一些带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温情互动,效果就更好了。
原产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广西小吃螺蛳粉,近来成了帝都众多美食爱好者的“新宠”。上周末,我和朋友来到位于北三环一个小区里的螺蛳粉店,刚到晚饭时分,小店里的十几张桌子皆满,门前的几张小桌也已没了空位。
非著名小区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十几块钱一碗的螺蛳粉,怎么会吸引这么多食客?
打探了一下,有不少人跟我们一样,是从微博上了解到这家小店的。来这里的,不只有周边高校的学生、周围上班的白领,还有从南城“千里迢迢”赶来北三环的美食爱好者,只为了微博上大名鼎鼎的一碗米粉。
跟我同去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广西人。据她说,这家螺蛳粉的口味与当地的相比,正宗指数至多算是四颗星(满分五星)。受到如此热捧,主要是由于微博营销做得好:“老板善于跟‘粉丝’互动啊,上次他们发了一条微博征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在评论中建议他们给大家准备湿纸巾——因为店面太小没有洗手池,老板因此送了我一份炒螺蛳。”
就这样,我这位朋友成了这家小店的忠实“粉丝”,并带动了身边一众朋友“粉”起了她的家乡美食。
其实,微博作为一个新的营销平台,不仅是餐厅的营销阵地,也是金融机构打造品牌、赢得客户“芳心”的一块新领地。我的“关注”中就有不少银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营销事件是某银行的一条抽奖微博:“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生死相隔,也不是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你在境外刷了××银行的一卡通却不知道有iPad2+iPhone4相送。”
还有一次是另一银行在微博上用网络流行的“咆哮体”推荐该行的网上银行:“各位童鞋,不到三分钟的短片让你知道人心黑暗,但是我们发现另一个点!!!!!!这个公司怎么不用网银吖!!!!!!使用××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现金管理不用保险箱!!!!!!有木有!!!!!!”
微博一经发出,就引得“粉丝”们纷纷评论、转发,微博的管理人员也频频跟“粉丝”互动,颇有亲和力,成效令其他商家眼红。
遗憾的是,这样与客户亲切互动的银行营销案例不在多数,更多的是简单的业务广告、新闻发布以及一些与自身没有关联的“心灵鸡汤”,难以吸引“粉丝”的注意,鲜有评论与转发。
有美食家点评那家螺蛳粉小店时说:“地球上不缺钢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间烟火。”也许,对于初涉微博营销的金融机构来说,营销时再多一些带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温情互动,效果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