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资讯
◎译 名 《监守自盗》
◎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片 名 《Inside Job》
◎年 代 2010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08 分钟
◎导 演 查理斯·福格森 Charles Ferguson
影片介绍
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的原理。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以及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
影评
2011年2月27日,《监守自盗》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在2小时的过程中,《监守自盗》汇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众多专家的调查和见证。影片记录了不同的政治人物、金融专家、大学老师和记者的访谈,由美国演员马特·达蒙来负责旁白。
这部纪录片的英文片名是《INSIDE JOB》,其实把此片翻译为“监守自盗”并不符合原片名的直译,但是却在意义上与本片的实质无限接近。是的,监守自盗——“监守之人自己却盗取了那些财务”。本片讲述了有关金融危机的前后因果以及之间的关系。
一部纪录片的质量,取决于影像资料是否翔实,观点是否犀利以及态度是否客观。影像资料是纪录片的前提,若无翔实可信的影像资料作为基础,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色会降低不少。而观点的高度与犀利程度直接决定了这部纪录片的客观性,态度的客观是纪录片质量的一大保证。纪录片更多的是记录,至于结果,得由观众自己去判断。
《监守自盗》大部分采用了采访的方法呈现,这些颇具现场感的采访十分给力。因为几乎都是各大经济要员以及官僚以及知识分子,这些人或许在这场次贷危机当中扮演了各种相对重要的角色,要么就是在经济学领域有着过人的实力与地位的学者。
而对这些人的采访中,此片犀利的观点一个接着一个抖出来。整个采访过程采用的路数是“先礼后兵,先立后破”,马特·达蒙以很巧妙的“捧”的方式先让各位专家把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和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交流环境,拉近距离,然后再把最尖锐犀利的问题留在他们谈笑风生的瞬间发出,受访者退而不答则将自己立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进而答之则犯了大忌。
《监守自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又做到了相对客观公平,它尽可能多地把事实呈现出来,然后让观众自己去判断,而不是用大把的带有“下定义”性质的定性言辞来“强制”灌输观众一种“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说教”是一切教育和科普的大前提。马特·达蒙淡漠的评述让这部纪录片的客观性增色不少。
(李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