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平谷已有几分秋意,爽朗的天空为丰收后的平谷增添了几分喜悦的气氛。9月27日,在驱车80多公里后,记者来到了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供销合作社。这个位于平谷区汽车总站的供销合作社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别样的风采,他们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而是将办公场所安置在一家带有供销合作社标志的农产品专营店楼上,楼下几十平米的专营店人来人往,一派繁荣的景象。
“我们的办公场所虽小,但是却引领着全镇农业的发展,平时经常出去跑市场学经验,高级的办公楼是用不到的,把节省下的钱用于建设助农服务项目这多好啊。”南独乐河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陈新军见到记者略微迟疑的眼神时向记者介绍道。“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实属不易,我们的资金是一点汗一点汗赚出来,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所以钱一定要用于助农服务项目上。”
集中力量办大事
2007年,陈新军来到南独乐河镇供销合作社时,该社没有任何发展资金,并且还背负着多达100多万元的债务,供销合作社就剩下几间破旧的店面。陈新军说:“市场经济对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冲击很大,以前的店面纷纷倒闭,2007年之前这个供销合作社只是靠出租破旧的店面来维持生计,这些店面的年租金加起来还不到1万元,连支付职工的工资都不够,因此这些年欠下了不少债。供销合作社要发展,必须要先还债、处理好内务才能谈发展,这是古人常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该社通过整合资源,先后同周边的夏各庄供销合作社和山东庄供销合作社进行合并,重新调整人员结构,充分利用这些基层社的优势资源,把破旧的店面收回,改建成农产品加工厂、直营店和市集,从而调整改变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方式。然而改造项目的启动资金成了一个大难题,供销合作社没有一分钱,有的只是沉重的债务。此时,陈新军自己掏出2万元用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又发动职工筹资入股,这就样连借带凑最终解决了资金难题。市集建成了,却没有农户来赶集,陈新军带领职工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以不收摊位费并免费提供热水和午餐来拉动农户入市。
陈新军说:“万事开头难啊,当时真的很苦,我们凌晨三点半就要起床为市集的农户烧热水,中午还要准备午饭,一天忙下来倒在床上都起不来。”就这样,市集一天天地兴旺起来,周边地区的农户得知后也纷纷来赶集。几年下来,市集的摊位费由每年不到1万元涨到了每年十万多元。
4年来,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通过转变经营方式慢慢还清了债务,供销合作社的资金也由负资产变成了数百万元。目前,该社不但购置车辆增强了流通运输功能,同时依托爱农驿站来完善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此外,该社通过整合店面,利用供销合作社的25亩土地,通过申报项目和自筹资金的方式,筹集1000万元来建设北京平谷区农产品展销中心,该展销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届时全平谷区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都可以在此展销。记者看到,农展中心位于一条通往附近旅游区的公路旁,来往旅游车辆很多,待农展中心修建完毕必将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购物。
要把平谷大桃打出品牌
供销合作社在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身的职能和宗旨,为农服务、助农致富始终是供销合作社的职责。平谷区一直以种植平谷大桃而闻名遐迩,当地农民多以种植桃树为生,然而农民们分散的土地和传统的种植思路,很难实现致富增收。此时,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在助农服务上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陈新军说:“传统种植方式生产的平谷大桃虽然有名,但没有附加价值,卖不上价。我们必须要把平谷大桃打出品牌,使之成为高端的农产品。”
2007年,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创办了北京兴农达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采取“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带领果农开展有机种植,使农户种植出来的大桃成为高端的果品。该社利用系统资源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并提供技术人员指导农民进行有机种植,同时在收获后帮助农民找销路,开拓市场,为农产品打出品牌。供销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0.2-0.5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户农产品,然后自己寻找销路出售。陈新军说,“我们奔波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市场和居民小区,为农产品寻找销路。记得当时天津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货,我们凌晨3点就起床收购农户的桃子,早上8点收完,然后发货去天津,直到下午4点钟我们才能吃上一口饭。虽说辛苦,但看到当天我们的农产品就销售出去,心里觉得很值得。”
近年来,兴农达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深受各地市场的认可,每年收获前就有很多外地客商前来抢着订货。合作社社员崔守礼是一个种植了30多年果树的老农户,崔守礼承包了半个山坡近百亩的果树,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崔守礼的种植园,崔守礼指着自己刚丰收完的果园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加入了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我的收入几乎是每年都在翻番。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知道怎样能把桃子种甜,但是加入合作社之前桃子就是卖不上价钱。供销合作社给我们带来最重要的不只是农资服务和种植技术,而是观念上的转变。种植有机的大桃每斤能多卖4元钱左右,而且客商抢着要我的货,前两天一个客商提了一箱营养快线送给我,就希望能多订两箱货。”
在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的引领下,该合作社去年平谷大桃销售总量达1680万斤,助农增收3405万元。而该合作社也深受农户信赖,已从当时的20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520余户社员,合作社的资金也达到了300多万元。合作社依托供销合作社的扶持和帮助,逐步带领该地区的农户走向致富的道路,该合作社也成为北京市、平谷区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成为平谷区50家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之一。
谈及未来的发展,陈新军说:“在做好现有经营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打算开展电子商务,现正在和阿里巴巴谈项目,希望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销售来进一步推广农户农产品,扩大销售范围,进一步带领农民致富。”
一个资不抵债的弱小基层供销合作社,在4年的时间里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和服务职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助农服务、带农致富的道路上迎来了大发展。南独乐河供销合作社经历了这一切,并将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