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获奖人物: 杨云标

  职      务:安徽省阜阳市南塘兴农农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所获奖项: “2008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 十大人物奖

  人物概述:

  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他的人生目标;理性维权、科学致富、文化启蒙,是他的农民互助合作内容;以文艺促进参与,以参与促进合作,以合作促进互助,以互助促进发展,是他的路径选择。

  杨云标,安徽省阜阳市南塘兴农农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39岁。从成立维权协会到兴办合作社,从带领农民维权到发展农民自治,1998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他,13年间经历了两重身份。近两年,带领村民创建酒厂,建图书馆、体育设施,创办留守儿童留守中心等,杨云标的心思都是为了实现农民自治。他不断需找机会带领大家发展生产,又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底线,“有钱不一定团结和谐,如何让农民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才是关键”。

  发展生产

  寻合作、建酒厂、增收益

  2008年,杨云标荣获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十大人物奖。从不缺乏媒体关注的他表示:“这个奖对于我来说有三种力量: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二是社会的关注,让我感到有更多的人和农民站在了一起;三是合作社所有的父老乡亲用汗水共同塑造了这个奖杯。”坚持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一直是杨云标奋斗的目标。

  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让农民走出家门,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杨云标从未间断过寻找适宜的商机。当前他正和一个在杭州做编织的台商商议合作事宜。当地在家的农民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个合作可以让农民在闲暇时间赚些钱,改善经济收入,并且可以让农民边劳动、边娱乐。”杨云标说,“当前已经组织了三四百户,不打算让他们做很长时间,也不想限制生产数量,打算集中做,联合生产,让农民从家庭中走出来,走向公共的生活,从小家庭走向大家庭,建设自己的村庄,改变只想着自己家里事情的现状。”这个合作还在商议之中,商议的要点就是:给农民争取更多的“自由”,而不是让农民为了赶制规定的工作量而失去了娱乐、减少了相互间的联系。让农民联合生产,从小家庭走向大家庭,建设自己的村庄,这是杨云标谈判这次合作的初衷,也是其倡导的乡村自治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去年3月份,杨云标带领村民筹办了一家小酒厂,并在去年夏天酿出了第一坛高粱酒。杨云标表示:“小酒厂一年七八吨的产量,只是满足自己需求,提高生活品质,没打算当商品来做。”

  据了解,安徽阜阳是全国产粮大区,占0.5%的人口产出全国1%的粮食;这里也是最早一批外出务工的地区,现在全市870万人口,外出务工者达到220万。南唐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守村庄的几乎全是老人和孩子。面对这样的境况,不难想象,兴农合作社的发展和盈利是多么的不易。

  集体采购农资直到现在还是兴农合作社最主要的经营内容和收入来源。2005年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每股分得14.5元,2006年每股15.2元,2010年每股达到了150元。这笔看似微不足道的钱,在社员眼里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就像左手与右手的关系,在杨云标看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发展农民自治的一部分,在寻求物质发展的同时,精神发展也不可小觑。

  精神建设

  建立儿童留守中心

  鉴于合作社成员大部分都是老人,一穷二白,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带领大家致富几乎不可能。于是,杨云标想尽办法寻找外援,尤其在精神建设方面。

  为了防止单亲家庭儿童或孤儿辍学,去年兴农合作社与阜阳师范学院几个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大学生社团合作,创建了儿童留守中心。杨云标从教育部申请了2万元教育基金,建立了图书馆和一些体育基础设施,在寒暑假期里,开展留守儿童的冬、夏令营活动,平时周末,大学生来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和他们做游戏。

  今年39岁的杨云标曾一直保持着合作社最年轻成员的纪录,直到这两年几个年轻人加入进来,这个纪录才被打破。而57岁的副理事长盛玉彬也算合作社里的年轻人,因为老人多。兴农合作社的结构,让杨云标意识到摆在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吸引年轻人入社。从去年3月份开始,杨云标开始为“老龄化”的兴农合作社补充年轻血液,吸收年轻人入社。

  吸收年轻人入社被杨云标作为这两年的主要成绩,“到现在我们已经有5个年轻人入社,本地3个,外地2个。”杨云标说,“兴农合作社成立了青年中心,吸引年轻人入社。年轻人有热情,他们的加入为合作社带来了鲜活的力量。同时,年轻人经验不足,合作社可以为其提供组织支撑、经验和资源支持,培养他们,让他们出去学习,给他们提供创业机会。合作社内需要年轻人的力量,让他们建设自己的家乡。”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开展了文艺娱乐、文艺宣传、农民教育,开办乡村图书馆、农资统购统销、新型有机农业实验等新乡村建设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团结互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杨云标还邀请北京华盛瑞德咨询公司、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为合作社进行了民主议事规则培训;邀请农委专家为15个互助组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承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合作社之家第一届年会,邀请专家谋划合作社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

  也正因此,杨云标,2006年被南风窗评为年度公益人物,农合之家理事,2008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十大人物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