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这样的颜色了:青绿、翠绿、黛绿,特别是色与色之间的那一抹过渡,如水墨氤氲而成。这几天,曹斌眼前总会恍惚地闪现出江苏茅山老区的景象。
到上海半年了,整日见到的都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没有山村的宁静,没有山野的亮丽,置身其中的曹斌心里空落落的。即使偶尔看到一块蓝天,也只能是透过楼间的缝隙,绝不是纯粹寥廓的蓝,更没有诱人的晴空澄澈。
已近天命之年的曹斌是2002年从供销合作社下岗的,不久爱人也提前病退。生活的现实告诉曹斌,不能闲着,只有靠自己去踏出一条路来,才有前途。
曹斌新生活的第一步是到苏北贩鸡蛋。起早贪黑一斤鸡蛋能赚三毛钱,但是市场行情波动大,加上损耗,年底一结账,只赚到过年留着自家吃的一箱鸡蛋。
第二年的春天来了。曹斌早就酝酿好的第二个创业项目运转开了——在副食品市场做啤酒批发。
刚开张那阵子生意还真是红火,一间20平方米的门面,整日人来人往。曹斌忙得都不知道“累”字怎么写了。酷暑退尽,到了收获的季节,曹斌却傻眼了,还有8万元货款在客户手里没收回,而有些客户有的早就离开这个城市,有的经营的饭店也关门了,当初来提货时曹斌只记个张三李四的流水账,没合同、没收条。而曹斌却还欠着厂方5万元货款,这可是有凭有据的。
这一年的春节曹斌过得很不是滋味。
曹斌血管里流动着是不安分的基因。就在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49岁的曹斌对今后的目标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探究。最终在专家的指导下走进了茅山老区薛埠镇赤岗村的一片荒山,以合同的形式将55亩山地以50年的时间自主开发、自我经营的权利承包下来。曹斌将自家唯一的一套70平方米的商品房卖了8万元,作为荒山开发的启动资金。这是背水一战的准备,这是不成功不回头的举动。
曹斌平和、理性地完成了创业的重大转折。他按省林科院专家的建议,依照布局及山势、坡度高低、朝阳背阴面,分别栽上了银杏、桂花和部分速生树木,也种上瓜果蔬菜,养上了鸡鹅猪羊。一片曾经清冷孤寂的荒山在一年的耕耘下渐渐有了生气。然而曹斌那双手业磨破皮和痂后又长出新肉,再磨破再长出新肉,硬生生地长出大块的老茧。为了那些树种出芽,曹斌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熬白了多少黑发,眼角也绽出秋菊般的鱼尾纹。
当第一批、第二批树苗通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花木专业合作社顺利售出后,曹斌顿时心情舒畅。此时,爱人多次提出父母年事已高,想让曹斌回上海。老丈人也多次打电话希望一家人早日团聚。拗不过三番五次的劝说,曹斌心动了,他雇人管理这片山地,回了上海。
都市里舒适生活的新鲜劲一过去,无所事事、郁闷烦躁的心绪油然而生。当初想在上海落户的梦想逐渐消褪,过了大半辈子的曹斌此时牵挂更多的是那片山。他常对上海的亲戚们感叹:“那是一座金山啊。”
就在曹斌回上海不久,随着开发茅山老区的步伐逐渐加快,上海、南京的园林生态开发专家来到这里。有人听说曹斌在茅山承包了一片地,提出以高于原价3倍的价格收购,曹斌拒绝了。这可是他用双手一块块刨出来的,光是拣出的石块就砌了4间猪圈。他几个通宵失眠,辗转反侧,和爱人商量后终于向亲戚们提出辞别。
大家都不解:“那山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只有初中文化的曹斌淡淡一笑:“那山是我的生命所托。我要用供销合作社人的创业精神将赤岗披满绿妆,要让先辈浴血走过的战争路开出富裕花。这几天她常在我眼前飘来飘去,又在我耳边不时地发出呼喊声。”
中秋节过后,满山遍野的枫叶红了、橘子红了、柿子红了。曹斌携着爱人一起向300公里外的那座金山走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