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继今年3月各彩电厂商相继推出智能电视产品后,时隔半年,国产彩电企业再次集中发力智能电视领域。十一黄金周前夕,海尔、海信、创维、康佳、长虹、TCL六大国内彩电厂商集体推出了智能电视新品,这一次,“云”成了彩电领域共同的关键词。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虽然不同厂商对于各自的云电视以及基于云的智能战略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从总体看来,其实大致相同,与此前的智能电视产品多在后台通过与一些内容商合作来提供海量的影视、游戏资源不同的是,现在的云电视产品更强调厂商云平台和内容服务的竞争,厂商除了买硬件之外,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庞大的云端服务,以备消费者需要时从云端调用所需资源。
从彩电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国产智能电视占据了国内智能电视领域的大半壁江山。自8月17日海尔率先推出云电视,将中国彩电品牌推进“云”领域。随后,海信、创维、长虹、康佳、TCL共六大国产彩电企业都相继推出了云电视。从近期中外平板电视市场分析,彩电从来不缺概念,3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尚在普及阶段,云电视又重装闪亮登场,掀起了今年的第二波浪潮。云电视是一个泛电视的概念,是当前电视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云技术的融合体。所谓云电视就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电视产品,是云设备的一种。通俗地讲,就是用户不需要单独再为自家的电视配备所有互联网功能或内容,将电视连上网络,就可以随时从外界调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或信息,比如说,可以在云电视里安装使用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在看电视的同时,进行社交、办公等等。
在国产企业力推云电视的同时,外资品牌不动声色,其智能电视的声音也少之甚少。据悉,目前外资品牌除三星彩电以外,其他品牌对智能电视的关注度并不很高,LG在年初推出LW6500系列后也只是把智能作为辅助来全方位发力3D电视领域,而夏普、索尼更是局限于互联网电视。陆刃波认为,智能电视的发展不是技术和市场问题,是内容的问题,发展受政策影响是最大的,这也是彩电企业不可把控的。
就目前形势看来,仅三星一家外资品牌专注智能电视,略显势单力薄。三星Smart TV在今年4月份上市之后,打造智能电视概念,将简单、便捷的操作和近300余款应用程序带到众多消费者面前,经过5、6月份的终端铺货,以及7、8月份的市场推广活动后,销售承逐月上扬趋势,但仍不比国产品牌的庞大阵营,在零售量上还是远远不及国产品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在上个月产品智商五星级评价中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被评为首家智商五星级的外资品牌,目前国内也仅有海信一家获得此项荣誉,这对于外资品牌的被动局面来看,略有些许缓和。
据了解,外资智能电视的谨慎表现,主要受限国内政策的不明朗因素影响。早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初期,外资品牌索尼等也曾野心勃勃,期待在这一领域取得与欧美市场同等的热捧程度。然而广电总局的一系列限制令的出台,形成对外资品牌的政策准入壁垒。虽然智能电视的主要功效在于开发式应用平台,可安装许多娱乐应用,但政府对于网络视听的监管依旧严格,不可能达到外资品牌所期望的,任意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效果。吸取前车之鉴,外资品牌在智能电视发展中较为保守。
外资品牌势单力薄,推广方面也表现较为谨慎,智能电视新品的上市周期都晚于国产品牌,智能电视产品数量也少于国产品牌,与国产品牌的高调部署十一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次十一前的智能云对决上,相信国产品牌通过充分的市场筹备期,将取得不俗的市场表现。
从目前彩电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来看,普通互联网电视是第一代,智能电视是第二代,云电视是第三代,电视产品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各品牌将其最先进的技术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这已然成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云电视也好、智能电视也好,其最终目标追寻的都是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将传统的被动接受电视信息的时代导向主动参与体验互动。由此可见,电视智能化是业内公认的未来,但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只有完善的用户体验、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真正的抓住消费者,并从此将传统的彩电观看方式转变为其家庭娱乐互动的中心。
(张适 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