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茉莉花茶的人生之意

陈 令

  一直以来,茉莉花茶给我的遐想就仿若前朝身披白纱的古装女子。她浑身散发着悠扬而又空灵的境界,惹人怜爱,但又不由地让人生发出对她的敬意。伴随着这名女子的脚步声,斟上半杯茉莉花茶,渐渐地含咽,此时从唇舌到喉咙,到你的胃,全都充盈着暖暖的香气,人的心境也变得宁静起来,人生的大气、沉着,也全都一览无余。

  茉莉花茶外形秀美,条索纤细,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花香气及淡雅的茶香味。要品味茉莉花茶,得先品闻茉莉花茶,将干茶放入透明无垢的沸水后,飘出朦胧虚幻的烟,淡淡的花香和着茶叶的清香,两者合并成缭绕的蒸汽升腾起来,又散了开去。顿时,有多少的人生烦恼都伴随着茶香散去。

  再低头看杯中的茉莉花茶,这些茉莉花茶们也经冲泡绽放出质朴素雅的容颜,这时泡茶的人心底是欢喜的。这些冲泡着的茉莉花茶们向上翻涌着、舒展着身躯,品饮起来,鲜浓醇厚,鲜灵扑鼻持久。这一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一刻就让人觉得生活应该是自然的,应该是悠哉而又充实有趣的,就像这杯茉莉花茶,在杯中无尽地释放自己,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就有以茶会友的传统。茶已经由最初的解渴、药用,转化为一种待客、会友之道。的确,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谁都会遇到自己的知己,没有金钱为开其端,也无权利为其铺垫。知己愿意在一杯清茶边,把时间忘掉,静静地听朋友诉说。

  好茶需要好水泡,朋友与朋友的关系如同茶与水的关系,不适当的交往往往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情。同样,只有好水泡茶,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泡茶需真诚。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以最纯粹的心,慢慢地煮水、刷壶 、放茶、倒水、出汤……茶,可不必是旷世之茶,放心就好;水,可不必是极品之水,干净就好;器,可不必是名贵之器,顺手就好,难得的是一颗诚恳的要泡茶给朋友喝的心。 

  在微博圈内,有位名为“茶人王心”网友的号召力不容小觑。“茶人王心”在自己的微博上与大家分享泡茶心得:“泡茶泡其锋芒,煮茶煮出精华。泡能泡出茶内涵物质的30%,煮茶则能煮出60%。这不但是满足欲望的快乐,更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茶人王心”可以欢乐地为自己的生活写下“好茶、好友、好眠”这样畅快的字句。茶香,这本无字的书;书香,这杯有韵的茶。二者得兼,则为完美人生。“茶人王心”从有字书中读到茶,从无字书中读人生,这样,人生的千般境象都被他品读,品读后则凝练成了“愉悦”。 

  其实水、茶、茶具都各具性情,都需泡茶之人与之真心交流。在煮水时,“泡茶之人”需用最体贴的目光注视着水,让水慢慢升温,此时随着水的逐渐升温,“泡茶之人”也从心若止水到心潮澎湃。待到静寂时,这一壶春水或许更胜醍醐。这时,把盛茶之器拿在手中,或许是紫砂壶,也或许是一个简陋的普通水杯,但不管是紫砂壶,还是普通杯,在相看时,都会觉这满载着沉甸甸的茶水之器,轻若浮云,重若泰山,同时似乎又整个世界都在当中。当年曹雪芹写贾宝玉笔墨的十分之一,也许都说不尽“泡茶之人”对茶的一个“痴”字。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要喝懂茶,需要懂得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去理解任何一个与之有缘的人,无论他的高贵与卑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敬重欣赏的东西。

  要喝懂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好比一个朋友,在你得知了他一路走来的经历时,会觉得更能理解他今日的言行举止,独特脾气,也就更能明白该如何与他相处。

  要喝懂茶,需要对茶的一切都充满敬意和对缘分的感激。一个模子不能刻出两片相同的茶叶,恰如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经历和特征。种种机缘,让有缘之人尽兴品茶。这一生,也不会再遇到相同的第二次了。

  在这世界上,感觉充实的人往往是简单而执着的人,而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却常落空生命。在漫漫人生之旅中,只有生活简单的人,才能找到内心底层那最真实的轻松和自由。这就是茶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茉莉茶香好了。

  (作者系中南大学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