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团结高效的和谐农信
河南省安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多措并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谭建军

  领导班子的团结,是一支队伍向前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高度重视班子的团结问题,才能在农信改革发展中凝聚力量,不断取得新的成功。河南省安阳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狠抓学习教育、积极干事创业、创建和谐农信,打造了一支团结高效的队伍。

  以学促团结

  为把领导班子的团结植根于统一的思想认识之中,安阳县联社新领导班子成立伊始,就狠抓全员的学习教育,做到“以学促团结”。

  从“忆苦思甜”教育中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团结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与失,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坎坷的经历来讲团结,对团结的认识会更高。安阳县联社通过召开“忆苦思甜”会的形式,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对比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能在一起共事机会难得,应该珍惜同事之间的情谊,珍惜共处的美好时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

  从经典文化中汲取团结的智慧。安阳县联社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找到了宝贵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工作中,常怀一颗谦卑之心,多看多学别人的优点长处,看得多了,学得多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会产生敬佩、尊重之感,心也就自然团结到一起了。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大家朝夕相处,看到彼此的不足,及时予以提醒或善意的批评,帮助他人改正,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从哲学辩证法中抓住团结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在诸多矛盾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到信用社工作中,就是学会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安阳县联社运用“团结—批评—团结”方式,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在“以学促团结”的浓厚氛围中,安阳县联社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并向全市农信系统输出了多名优秀领导干部。

  以干促团结

  团结是干事的基础和前提,干事是团结的目的和归宿。抓队伍的团结,要选准载体,把队伍团结与干事创业融为一体,做到“以干促团结”。

  敢干,以理念常新为支撑。敢于冲破按部就班、畏惧困难的思想障碍,树立开拓进取、主动发展的思维理念。安阳县联社在工作中坚持“责任高于一切”、“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理念,班子成员彼此间相互沟通、分工协作、相互补台、尽职尽责。

  肯干,以转变作风为抓手。肯于解决作风浮漂、方法简单的问题,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在 “走基层、转作风、促发展”活动中,安阳县联社领导班子定期深入基层调研,以客户需求为发展的着力点,超前谋划工作思路,以实干促发展。

  会干,以科学决策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搜集分析内外因素,遵守事物发展规律,对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经过民主集中、充分讨论后由集体作出决定。安阳县联社领导班子始终紧紧抓住信用社改革的主动权,把团结融入到工作中,在干事创业中把大家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在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安阳县联社经营效益节节攀升,经营规模稳步扩大,社会形象和地位明显改善。

  以爱促团结

  随着各项业务的迅猛发展及同业竞争的加剧,为调整员工工作心态,释放思想压力,安阳县联社坚持以人为本,适时开展创建“和谐农信、温馨家园”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给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员工“安心”。在员工工作生活中,开展“五必访”,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遇到重大挫折必访、天灾人祸必访、家庭纠纷必访。通过及时到位的工作,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

  给员工一个畅通有效的表达机制,跟员工“交心”。通过全面开展各个层面的谈心谈话和家访活动,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倾听员工诉求,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给员工营造温馨和谐的农信之家,让员工“舒心”。今年,安阳县联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扎实推进“两小”(即小厨房、小卫生间)工程建设,加大基层网点房屋装修改造力度,增加娱乐设施,努力为员工创造愉悦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安阳县联社在和谐农信的创建中,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真诚对待员工,关心员工成长,做到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使员工真正关心农信发展,参与农信发展中来。在和谐之风的吹拂下,全县农信社会形象显著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同心协力、干事创业、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