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富于人情味的城市,“来了就不想离开”,所谓天府之国的柔美安逸,也更多体现在品茶喝茶上。这个城市有着水一样的性格,会让人分不清是成都里的盖碗还是盖碗里的成都。
在成都,随便你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茶馆。哪怕最小的巷子里,一瞥眼,竹木掩映的屋舍内就是茶室。最大众的茶馆则是在公园,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望江楼公园,都可见数百号人或于林荫下,或于花草间,喝茶摆龙门阵,悠然自得。寺庙或道观里,同样有自由自在的喝茶场所,摆放着最平民化的茶桌竹椅,这是全民的茶馆,也是最市井的茶馆。喝茶、“闲摆”、听戏、打牌、掏耳朵,洗眼睛,擦皮鞋,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乐子。
如果要看热闹的川剧,或看看变脸、吐火,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顺兴老茶馆,还有悦来茶馆、蜀风雅韵、三国演义茶馆,大多分布在锦里、金沙,或在茶文化一条街的琴台路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都的茶馆就是打麻将打牌,有一个朋友就很羞于谈起成都的茶馆,因为别人一说到成都的茶馆,就说成都的茶馆不就是麻将馆嘛。
事实上,成都的文化底蕴,注定了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坊间多喜麻将,这是一个城市的流俗,而成都的茶馆,绝不仅仅是某种片面的形式。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喝茶的人,喜欢品茶,你会发现成都的清茶馆越来越多。所谓清茶馆,也就是不打牌不打麻将不吃饭不演出只喝功夫茶的地方。清茶馆的时尚与流行,显示了这座城市的底蕴与包容。现在谈起功夫茶,成都一点也不会逊色于广州或福建等地。人们往往记得成都的斗茶茶庄,那是两个年轻人在五六年前创办起来的茶庄,进而成为富有特色的清茶馆。最大的一家斗茶茶馆开在古董一条街的送仙桥一带。就在这短短的送仙桥街面上,还有几家同样有特色的清茶馆——听香、龙茶舍,投资的规模都要三四百万元。在这座城市里,清茶馆已经越来越多,有代表成都茶馆经典的至善茶馆、以国学为主打的紫气东来茶馆、富于东方文化意蕴的九莲禅悦、坐拥公园似锦繁花的宽庭晒茶园,许多茶馆投资动辄四五百万。
在茶文化一条街的琴台路上,有别致的群贤毕至茶馆,有天福名茶的旗舰店,还有十多家或大或小的茶庄或茶馆。
成都茶馆里的茶,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花绿茶,玩茶到了一定阶段,都说要喝生普和岩茶。同样有一些茶馆里面,只做生普,或者只做岩茶;也可以喝到古六大茶山、老班章、冰岛、景迈山的古树茶。甚至会谈到当年倚邦曼松的贡茶,店主还会拍胸脯给你保证,这可是王子山上的正品。当然,能懂得这么专业茶品的人少,非常少。但在成都,这代表着茶玩家的素养。也因此,不要认为成都的茶馆没有风月,没有那些对茶的挑剔与挚爱。只是对于喜欢安逸生活的成都人来说,茶馆就是生活,再有钱也还是留恋那大盖碗里的清趣与悠闲。
虽然物价上涨,公园茶馆的价格并没有怎么上涨。一天的生活还是可以这样消磨,十元钱,在公园茶馆呆上一天,还包括了中午一顿午餐。试想想,还有哪个城市可以有这样平民化的生活意趣。
这就是成都的景致,多元化的成都是这样的可爱。
成都市茶叶流通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杨健是这样评价成都的茶馆的: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里面有个小成都。茶馆是成都人休闲、商务、社交、生活的重要场所,茶馆对于成都人来说是亲近和惬意的。而碧潭飘雪的发明人徐金华老先生认为,茶馆的多元化本来就是成都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样的一座都市里,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瞬间,无论欢喜或忧伤,无论国家或小家,茶馆有喝不完的滋味,数不尽的话题。难怪老外要说,茶馆,就是中国人的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