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
产业呈规模化、全球化、高新化等特点

  9月6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损失浪费十分严重,年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张天佐在论坛上说,目前由于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失300-450亿斤;产后损耗蔬菜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产后每年损失蔬菜约1亿吨,水果约1400万吨,马铃薯约1600万吨。如果粮食、果蔬每吨按2000元计算,马铃薯按每吨1000元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另外我国每年还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等植物纤维资源和果皮、果渣、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亟待深度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据张天佐介绍,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2500多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农民直接增收2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十五”末的1.1︰1提高到1.6︰1左右,食品工业比重从“十五”末的40%提高到47%,初步形成了东北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苹果加工、沿海优质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以农业部认定的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呈现了企业发展规模化、全球化,加工技术逐步高新化,在能源领域发展超常化,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化,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两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从产业内部看,大而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资源利用不充分;二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生产要素制约的影响日益突出、生产成本快速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国际竞争加剧。

  (李云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