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9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设施栽培助推我国葡萄产业高速发展
未来7至10年总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发展,一家一户的生产关系已无法适应商品性极强的葡萄产业发展。有“中国葡萄之乡”之称的陕西省渭南市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成国家级红地球葡萄示范园5万亩,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32家,贮藏、包装、销售企业78家,已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结构。图为合作社社员正在喜笑颜开地采摘丰收的葡萄。

  本报讯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中国果品协会葡萄分会秘书长晁无疾在9月16日举行的“2011中国·渭南葡萄节”上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葡萄栽培面积达到828万亩,总产量达843万吨,葡萄面积年均增加30万亩。以现有的发展势头,再过7至10年,中国的葡萄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总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

  业内专家分析说,目前,我国葡萄产业正处于传统农业与工业、农业混合型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正在快速地融入葡萄产业。设施葡萄与现代材料和生物技术、数字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葡萄栽培遍布我国各省区。庞大的内需为主的消费群体、鲜食葡萄出口量的增加和多样的生态条件,以及葡萄耐旱、节土的种性特性,使得我国葡萄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处于持续稳步发展阶段。

  据了解,葡萄栽培的高效益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设施葡萄能使光热资源增值,使水、土、肥资源减耗,一年两熟、立体种植使设施葡萄成为高光合产能产业。比如,在高寒的藏族山区栽培一亩设施红地球葡萄(美国红提)的效益相当于超过100亩青稞,但其用水量只相当于一亩青稞的耗水量。

  晁无疾表示,当前,设施葡萄作为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结合的产物,正在成为葡萄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核心推广技术。

  设施葡萄还推动了我国葡萄品种的世界化、栽培的标准化和区域化。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红地球葡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红提葡萄”家喻户晓,推动了红地球葡萄在我国的大发展,并为我国培育了一个庞大的葡萄鲜食内需市场。加之观光葡萄产业的价格拉动、设施葡萄的推动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使葡萄产业成为内需拉动发展且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产业。

  进口红提的质量标准推动了我国葡萄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和红提栽植向优势区域的转移。由于有美国红提的进口价格比较,凡是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的产地收购价格,近10年来始终都维持在每公斤5-9元之间。该品种正在推动其他一系列品种的推广,并引领中国鲜食葡萄走向世界市场。

  据介绍,我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推动力来自观光葡萄产业迅速崛起。观光葡萄园的兴起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人生活质量、理念提高的产物。由于葡萄果实具有色、香、味、形的多样性,成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奇葩。葡萄可延迟采收长达两个月之久,加之设施与一年多收技术,可基本实现四季有鲜果,不像多数果树“瓜熟蒂落”观赏期太短;葡萄为蔓生可“占天不占地”,少占地多占空间,可占路、溪、池、停车场、娱乐、餐饮、屋顶等场所的上部空间,既改善了休闲环境,又挖掘了土地资源。

  葡萄的观光园、采摘园、葡萄小酒庄、乡土餐饮、娱乐休闲、农产品物流等产业正大力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民向三产转移,不仅增加了单位土地劳动力的容纳量,而且使农民不离土的同时变成多元业主,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成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