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生于1932年,1963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后来一手缔造了日本7-11,并担任日本7-11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等公司董事长兼CEO。曾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是日本著名企业家。
铃木敏文自传——《我的零售人生》节选
美国的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比日本要发达,其中竟然还有4000家小型商品连锁店的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市场结构呢?
如果把这种模式导入日本,一定可以创造小型商店与大型超市共存共荣的典范。我当时负责新事业的拓展,就提出了这个想法,结果遭到公司内外的一致反对。
大家都认为,在日本各地开设新店铺,都会导致商业街部分相关市场的衰退,如果再设立小型商店,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家都认为只要是大的就是好的。公司内部的领导、业界相关人士、学者等异口同声地对我的提议强烈反对。销售人员甚至还说,“没有销售经验的人懂什么啊,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没错,我同时做着人事、促销、公关等管理部门的工作,惟独没有销售和进货的经验。但是反过来说,正因为如此,我才不会被那些经验所束缚。作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我对商业街的衰退自有一番分析和思考。
我认为根源在于商业街的效率问题。商业街的小型商店与制造业相比,劳动效率极低。在营业时间上,这些商店“下午6点关门”、“周日休息”,看起来是想增加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从业人员利益,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忽略了顾客的需求,自然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变化。负责促销的我经常要去店铺查看销售情况。以前都是开店伊始卖得很好的商品后来都滞销了,但现在只有便宜商品才畅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提高小型商店的劳动效率与商品开发价值的方法,我确信在美国的7-11一定能找到。
所有的否定和反对意见都是根据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以大胜小理论得出的,都只关注规模的大小。他们并没有明确反对我提出的小型商店如果提高劳动效率就可以做到与大型超市共存共荣的理论。这就说明,我的理论是有价值的。
■编辑点评
小型商店与大型超市共存共荣这一理论不仅被当时7-11的一些管理者看为痴人说梦,就是现在也会被一些管理者认为不可思议,但随着个性店、特色店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不断涌现,这些店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大型超市形成了明显差异,在市场中他们不与大型超市正面交锋,却能牢牢网住一批属于自己的忠诚顾客,而大型超市对此将无能为力。市场不是一个人的,大家都来做才能称其为市场。因此,大小商店共存共荣将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