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显得有些曲折和艰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前景更是显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中国步入了“十二五”时期,在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政策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群体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机遇和不同的困难与挑战。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群体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就像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一样,中小商业银行也近似于银行业体系中的“中小企业”,成了中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看到了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奇迹,也看到了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所形成的“鲇鱼效应”为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隐忧也逐渐显现。
昔日跑马圈地,高度依赖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已经变得不可持续;与高速的规模扩张不相匹配的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管理瓶颈;在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形势下,粗放式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主场优势地位也随着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相继入驻,开始发生微妙的改变。
但尽管如此,历史还是将赋予中小商业银行更大的责任。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依靠自身力量成长起来的金融主体,在支持创业鼓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经济转型方面任重而道远。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使刚刚走出危机的中小企业群体感受到了日益逼近的压力,宏观调控全面收紧导致中小企业流动性紧张。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摆在中小商业银行面前一道紧迫的考题。
毋庸置疑,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
后危机时期将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中,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保持可持续的、强劲的发展态势,要想担当起服务经济转型的重任,就必须从现在起练好内功、夯实发展基础,真正从依赖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依靠内涵提升的集约型增长,坚持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共现活力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