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休闲农业将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蒸蒸日上的“老五农庄”折射着我国休闲农业的运营态势及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的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增值服务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向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内发达城市的休闲农业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的休闲农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文化,也使得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科学院乡村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焕成介绍说。“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发展模式也逐渐丰富起来。现有的模式主要以采摘观光型、休闲农庄型、市民农园型和旅游胜地型等多种模式为主,休闲农业也不仅仅只提供采摘服务,还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生态体验、田间劳作、农耕文化教育与展示等多方面的服务,已从单一型的服务向综合型拓展。当前,单一功能的休闲农业已经无法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不但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把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结合起来才有助于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休闲农业在蓬勃发展之余,与国外成熟的休闲农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郭焕成说,“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外开展的休闲农业,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充分发挥了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综合性以及农耕文化的特点,以适中的规模和统一规范的服务为都市人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我国休闲农业目前还存在服务功能少、服务不规范、卫生环境差、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标准等问题,只注重了发展速度而没有注重发展的质量。因此,我国休闲农业的未来应该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和规范的标准把休闲农业做成精品。”
对此,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负责任人石嫣也表示认同,她介绍说,“国内开展的休闲农业与国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休闲农业基本是靠政府来推动发展的,各地区政府以项目的方式来开展休闲农业,这样一来市民只是等待着建设,而没有积极参与进去,所以目前休闲农业的社会关注度不是很广泛,活跃度与参与度也不高。而在国外,休闲农业是市民和农民多元主体联合进行参与推动的,由农民和市民自发组织并主导开展,政府只是给予适当的辅助,因此由全民参与进行推动的休闲农业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的市民和农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
“不过,中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郭焕成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