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南北方的茶馆文化,就有说唱艺术在其间。如北京的东华门外、地安门外、天桥等地的茶馆;天津的南市、河北鸟市、东兴市场等地的茶馆,就是这样的茶馆。
茶馆业把它归类为“书茶馆”,现在归类为文化型茶馆。旧时,此间一年四季都有著名的京津两地说唱艺人在演出:像著名艺人连阔如、顾存德说的评书《东汉演义》、《水浒》、《雍正剑侠图》,陈士和说的《聊斋》;还有田荫庭等说唱西河大鼓《大隋唐》等,每天早、中、晚场轮番连续演出,听书的茶客,总是提前到场,场场座无虚席;曲艺专场(旧时叫杂耍)演出梅花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河南坠子、单弦、戏法、北京琴书、口技、双簧,每场都由著名演员张寿臣的相声,或著名演员白云鹏的京韵大鼓攒底。
“书茶馆”培养了众多茶客,很多人坐茶馆喝茶,就是从听评书、看曲艺开始的。这类茶馆成为很多社会中、低阶层人们的最早、最直接的文化生活,书茶馆娱乐演出的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起着“说书唱戏比喻人”的作用。就是这些人给旧时茶馆带来了繁荣。
自从茶文化复兴,至今三十多年来,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之一,就是茶馆业的兴起。茶馆引进说唱艺术,是上世纪末的事情。它引起我的注意,是1998年,我去天津劝业场附近办事,途经“名流茶馆”才知道里面不止能喝茶,还可以欣赏曲艺节目。走进去,台下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条手绢,相声演员身着大褂,可能正在“抖包袱”,只见老年人哈哈地笑;后面的年轻人捶着前面人的后背大笑;最前排的几个着裙装、短裤的姑娘,前仰后合地捂着嘴笑!与台上相声演员穿着的大褂,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融汇!这给我留下了美妙记忆。
“名流茶馆”的经营模式,在天津茶馆业得到响应。现在,天津已由开始的“名流茶馆”少数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几家,而且今年以来,还在不断增加,如天津人民公园茶馆等,其装修、设计,合乎现代演出要求。新茶馆,有新创意,新开张一家茶馆,请天津著名京剧演员凌珂,按照旧时演唱京剧的传统,不用扩音设备演唱,真声实唱,声音灌满场内每个角落,效果显著,受到茶客热捧。
这类茶馆中,聚满了喜爱说唱艺术的观众,其中外地茶客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不仅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专程来的观众越来越多,其影响甚至还跨过了长江。天津茶馆相声,成为天津的文化品牌。
传统相声原汁原味、新相声形式贴近生活,票价低廉,让人们到茶馆放松心情。像谦祥益茶楼、名流茶馆等几家知名茶馆,经常座无虚席,门口总有不少的人排队等座。京津城际列车的开通,每到周末,天津各大茶馆几乎有一半座位会被北京和外地游客占据。同时也带动了天津地区的餐饮、服装、文化等方面的消费。
天津茶馆业主已把茶馆做为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经营,开发天津“曲艺之乡”这块沃土的同时,演出京剧、评剧等,结合时代的需求,增添新的内容,新的创意,它带着浓浓的中国味、传统味,把满足现代大众茶客们的要求,做为茶馆经营的基本原则,使茶馆成为文明、健康的消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