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后沙峪镇在首都新一轮发展大局中,积极借助全国文明镇这一创建平台,采取具体措施,加快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抢占先机,加快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后沙峪镇已经具备了创建全国文明镇的较好条件。
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统揽工作全局,富民强镇的愿望深入人心,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借助花博会主场馆、M15号线、综保区等市区大项目的建设,市政重点工程逐年推进,城镇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各类单项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广大群众文明、健康意识日益提高,为创建工作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同时,后沙峪镇结合镇域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硬环境强而软环境不足、硬实力突出而软实力特色不明显等矛盾,进一步提升对内感召力和对外影响力。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坚持经济健康增长,促进五大产业均衡发展。发挥海航、国航、中航信、中航油等大型航空总部类项目的集聚效应和强大吸附力,继续扩大航空产业规模,努力促进高端化产业实现新的增长;借助M15号线、综保区等优势资源,着力引进高端商业项目,加快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满足百姓消费需求;利用两大展馆和龙腾文化大厦招商平台,重点发展广告、会展等行业,培育文化创意品牌;以罗马湖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京郊时尚休闲旅游基地;适度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吸引高端人才入住,为四个中心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坚持体现区域特色,打造国际空港城市品牌。基础设施是城镇的“骨架”,是文明镇的物质支撑。城镇功能的完善与否和城镇现代化水平、城镇文明程度息息相关。要继续立足地区实际,把体现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着力点。体现时代特点,就是要推动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重点建设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给排水管网、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把专项行动与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管理教育与惩戒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以及宠物饲养、建筑工地等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要适应城市管理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推行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建立健全责权明晰、运作规范、相互配合、有效监督的管理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坚持城市建设与文明程度统筹协调发展,要把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完善地区文化功能作为基础和灵魂工程融入创建的全过程,常抓不懈。一要加强教育。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新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二要规范行为。认真制定和完善《市民行为准则》、《市民文明公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三要丰富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道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深入推进创建活动搭建平台。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强化领导,形成坚强有力的创建指挥体系。成立创建全国文明镇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应组织,村(居)及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文明镇创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全镇上下形成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严明责任,形成高效有序的创建运转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镇创建办将所有创建指标逐项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要求各村(居)、各部门根据创建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挂图作战,计分考核,确保各项目标按时序进度得到全面落实。重视抓好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有人督促检查。建立各项创建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创建例会、现场观摩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加强督查督办,严肃工作纪律,以制度约束保证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协调联动,形成步调一致的创建工作合力。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服从大局,目标一致,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既要自觉服从镇创建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又要严明纪律,严格考核,把创建工作考核与全镇软环境建设考核、与全镇年度综合考核、与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与年度各类评先创优工作结合起来。对创建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而拖创建后腿,影响创建工作进度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教育、限期整改;对任务完成不好、造成考核失分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责任。
全面发动,形成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局面。坚持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员创建。广泛发动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思想、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探索群众广泛参与、乐于参与的创建形式和载体,把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断提高广大村(居)民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入到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的行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的放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让群众通过创建得到更多的实惠。
(张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