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条生物防火隔离带通过专家验收
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负责的生物防火隔离带近日通过西双版纳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林业局等单位专家的验收。这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防火隔离带的首次探索。
据曼稿管理所副所长文芒才工程师介绍,生物防火隔离带是指为了防止火灾蔓延而设置(或开辟)的具有一定宽度、长度的无可燃物的区域,通常用于防止森林、草原火灾。根据辖区周边种植甘蔗区烧地易引发森林火灾的实际,曼稿管理所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规程,耐心细致地做好自然保护区周边10余个社区村寨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农户改变种植结构和固定耕作模式,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为群众提供大叶茶、海南木香、樟脑、勐板桔等苗木约9万株,与农户签订建设种植管理协议68份。项目自2009开建,3年来已在曼稿子保护区周边建成总长32公里、宽为20米至30米,生物类型为“茶+林”、“农田+水域”、“茶+樟树”的生物防火隔离带。
(柏 斌)
湖南
发明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
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日前在湖南成功通过验收,它能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现场,30米范围内能找到被掩埋的生命信号,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灾者的生命。
据介绍,在重大灾害面前,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掩埋在瓦砾、混凝土等废墟中的生命信号,挽救受灾者的生命,一直是灾难救援工作的难题之一。2009年公安部消防局正式下达了“警用超宽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研制”重点攻关科研项目,由省公安消防总队与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公司联合开展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样机研制项目,并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救援任务中,成功使用该设备探测、救援了多名群众。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在全球同类产品中,首次实现了多目标检测、多基站组网、远程专家支持等功能,可实现火场、建筑物废墟、地震救灾等高危场所及强噪声背景下对生命体的有效探测与定位,可有效检测到20米至30米范围内人体的肢体运动、心跳、呼吸等活动。
(当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