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8月10日发布通告指出,初步查明“7·22”特别重大卧铺客车燃烧事故系车上非法携带、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引发大火所致。可在“7·22”事故带来的阴霾还未散去时,危化品引发的事故仍在频繁发生。
8月17日下午,哈尔滨市东北王润滑油有限公司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事发企业位于哈尔滨主城区内,附近就是居民区,还有众多其他工厂,且交通不便。
8月15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一辆货车着火,车上装着近17吨油漆。消防员赶到事发现场时,驾驶室已被大火吞没,浓烟足有二三十米高。由于起火货车上装满了油漆等高危品,极易发生爆炸,消防员立即疏散周围群众,并进行灭火和降温稀释。
8月13日,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宇晶化工厂发生盐酸泄漏事故,中毒人员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据附近群众称,当天中午12点前后,方圆两三千米内都能闻到呛人的有毒气体。
国安办部署清查危化隐患
8月12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隐患的通知》,要求危化品企业以及正在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的危化品建设项目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近两年发生过死亡事故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事故的企业,新建化工企业,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即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化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以及城镇化工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到今年年底结束。此次排查整治的重点内容涉及危化品生产和使用、储存、运输、经营和管道输送等各环节。
上海构建危化监管大都市圈
8月15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有消息称,上海今年内将再完成76家企业搬迁调整,明年底前完成非工业园区内危化品企业的布局调整;同时,进一步完善与江苏、浙江两省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
在加强危化品管理方面,上海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基础。由上海市安监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参与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案》,已经7月18日市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该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危化品安全监管的29项具体工作任务措施,包括由市安监局牵头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年内完成《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的修订,启动《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修订、调研,细化落实上海石化行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出台《上海市禁止、限制、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
此外,为营造都市危化监管的新格局,上海加强了“流动危化品”的管理。上海接壤江苏、浙江有9个公路道口,每天进出上海市区的危化罐车、钢瓶车4000辆次以上。为此,上海已与江苏、浙江两省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危化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安全生产防灾防损管理、世博会安全管控措施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还对全市300多万只危化品气瓶标识采用了电子标签。
重庆强化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
一是强化入口检查工作。协调高速集团在辖区各收费站入口、开放路段与内环交界处的醒目位置设置“0至6时禁止运输化危品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的提示标志。依托高速公路主线执法服务站和主要收费站,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入口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超速、超载、超限、不按车型车道行驶、无证运输、无押运员、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
二是建立违法信息台账。各执法站对涉及危化品运输的违法行为建立专门的台账,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车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
三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职责。对有2次以上驾驶危化品车辆超载、超速记录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驾驶人,责令企业辞退或调整其工作岗位。
四是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对非法改装、加装的,罐体容积与核载不一致的车辆及时通报、移送至公安、质检等部门,加强与公安、消防、环保、质检等部门的联系,强化配合协作机制。
宁波首次将危化行业列入抗台重要工作
台风“梅花”8月6日登陆浙江,在防御“梅花”视频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特别指出要把危化品行业作为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在宁波的抗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以前抗台也提危化品的防范,但没这么重视,这次把它列为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危化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今后,也要把这个列入抗台的长效机制。”王辉忠表示。
据悉,之前的抗台工作中,危化品行业的抗台都布置给相关部门,这次则归属防指负责,纳入全市统筹范围之内。宁波市防指办公室副主任吕振江也称,“对我们而言,把危化品行业列入防台长效机制管理,是一项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