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一个月后,8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黄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调整“7·23”事故调查组源于舆论压力。
黄毅透露,8月11日,事故调查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温州雪山饭店召开。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调整后,调查组原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以及原组员、铁道部安监司司长陈兰华都没有参加该会议。并且,铁道部相关人员也没有在调查组所在的雪山饭店居住。目前调查组人员共150人,铁道部人员配合调查。而被问到这次调整原因的是什么时,黄毅表示,的确与舆论关注有关。因为铁道部属于政企合一的单位,难免让人担心调查组调查结果的公正性。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由于舆论监督特别是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其先天性的内在优势,因而舆论监督是各类监督中最有活力和魅力也更具有潜力的部分。只有充分赋予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有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权力才不会不作为、乱作为、私作为、选择性作为和恣意妄为。
事故调查是最有效的预防事故的方法,只有通过事故调查,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包括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任何系统,特别是具有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我们尚未了解、掌握或被我们所忽视的潜在危险。事故的发生给了我们认识这类危险的机会,事故调查是我们抓住这一机会的最主要的途径,只有充分认识了这类危险,我们才有可能防止其再次产生。因此,事故调查组主动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是提高事故调查效率、透明度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亦是防范同类事故发生的必要环节。从长远来看,发生这样那样的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对待舆论监督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虚心接受,敢于承担责任,又要勇于改过。特别是在事故调查和处理环节,有关部门必须要认识到,积极善意的舆论监督,对于推动和改进工作大有裨益,一定要把舆论监督的压力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