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世界首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通过鉴定


  据《农民日报》 近日,由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率队选育的世界首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专家鉴定,此项成果将有效解决我国水稻虫害难题。

  经过我国科学家近40年的研发,起源于武汉大学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与袁隆平院士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公认为世界上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且只有“野败型”和“红莲型”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然而,1998年—2003年间,因稻飞虱造成中国水稻减产50万吨以上。其中,在褐飞虱暴发的年份,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甚至颗粒无收。化学农药使用不仅污染环境,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危害身体健康。

  如何让水稻不受褐飞虱的侵害、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成为全世界相关科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2009年,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应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得到第一例水稻抗虫基因BPh14。根据这项研究发现,朱英国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将抗虫基因带到水稻田中,“珞红4A”由此诞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专家8月15日鉴定认为,“珞红4A”选育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田间抗虫性鉴定均为抗褐飞虱。

  “‘珞红4A’抗虫性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兼具以往‘红莲’品种米质优、产量高、熟期短的特点。”谢华安表示,此项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

(何红卫 项俊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