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存在这样一个怪现状:有些信用社主任对被考察的信贷员进行综合评价时,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甚至,联社认为此人不作为、得过且过,要进行处理时,信用社主任就会出面说情,并担保他会改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目前,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任何一个人松劲。那么,信用社主任对信贷员的清收履职情况三缄其口,只说好不说坏,成了“好好先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不愿得罪人。
讲真话,干实事,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违背事实的评级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久而久之,对个人的品质修养持续放松,将会失去原则,成为阿谀奉承、善恶不分之人。
互相帮助和互相关心是同事之间理所应当的事。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不一定非要说好话、做好事,提醒和指正同事的错误,同样是帮助、关心同事的表现。向考察组反馈缺点和问题,让联社提醒同事的不足,纠正问题、改进工作,这其实就是对同事的帮助,也是对同事负责任的表现。
联社考察信贷员履职情况,目的在于征求广大干部员工的意见,了解信贷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知考察对象有问题而装聋作哑,反作溢美之词,实质是欺骗行为。如果联社在用人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信用社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这便是对单位不负责的表现。
作为一名信用社主任,一位基层社的管理者,其观点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也是最适当的,因为他是对这个单位最了解的人。客观地对员工作出评价,并及时帮助员工改正缺点、改进工作,这才是作为管理者应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