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的外化

兰亭

  “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文化的外化。”谈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在2011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曙光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企业家是企业文化构建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以及企业家对企业文化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

  例如,海尔集团所坚持着企业文化的核心——“不断创新”,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价值观念一般无二。正是在这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推动下,海尔才能不断地创造新业绩、新辉煌,迎接新挑战。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品牌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榜首。

  可问题在于,农村金融机构是否也可以塑造出类似海尔集团这样成功的企业家文化?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金融家就是广义上的企业家。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成功塑造“企业家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王曙光在2011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上提出了“建设之道”:

  其一,要求金融家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知识结构包括至少三方面的知识:一是金融业的专业知识,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等;二是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中外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危机管理等;三是哲学和人文的修养,包括对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一个企业家,往往需要具备哲学思想。

  其二,要求金融家确立基本的金融理念和行为模式,这些理念构成金融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些理念包括:成本—收益分析的理念,风险和风险控制的理念,机会成本的理念,稳健经营的理念,流动性和充足性的理念,金融伦理和信用的理念等等。

  其三,要特别强调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和明晰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成为未来的金融家,就要首先确立办一流的乡村银行、办农民心目中“第一银行”的目标。不明晰这个目标,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就难以给自身定位,就很难把自己视为金融家。

  其四,要“去官僚化”,这是当今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最大的任务。农村金融机构的领导者需要弄清自身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战略定位,即:要塑造金融家文化,就要把自己视为金融家,而不是官员;把农村金融机构视为真正的金融机构,而不是行政机关。 

  但需注意的是,要塑造出像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家文化”,农村金融机构在满足以上四个要求的基础上,还需时刻警惕四个认识误区:

  其一,认为企业家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实际上,企业家文化不仅是“老板”一个人的文化,而且是企业领导集体的共有文化。中国企业崇尚人治,往往一个领导卸任,其所营造的企业文化也随之消失,后任者又来构造新的文化。这样周而复始,企业文化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状态,其价值观往往会处于支离甚至互相矛盾的状态。企业文化具有传承性、共有性,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个领导者的存在。 

  其二,认为企业家文化依赖于企业家的个性,难以改变。实际上,企业家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比如张瑞敏在面对国际竞争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哲学思路,海南航空的陈峰在国际化目标前也在努力塑造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对自己以前的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有所调整。应该说,企业家文化中核心的价值观不能改变,改变的是对外界环境的应对方式和战略。

  其三:企业家把个人的修养和喜好贯彻到整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这个误区导致很多企业家把自己的好恶带进企业,把自己的文化偏好当成整个企业的文化偏好。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实际上企业家的个人修养和学识是否应该贯彻到企业中,要看企业是否需要这种文化,看这种文化是否增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塑造品牌为目标,以提升素质为基础,以贯彻价值观为力量之源。”王曙光强调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