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五师社“北疆”牌棉花成为全疆首家交割入库棉花
本报讯 8月13日,中国纤维检验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和中国棉花电子撮合市场的工作人员一行9人,首次对新疆片区电子撮合市场交割到期棉进行交割抽检。新疆兵团农五师成为全疆首家交割入库单位。
此次电子撮合交易的棉花是八十三中心团两个片区的4级皮棉,共计10个批次433吨。通过电子撮合交易平台预售商品棉,既可锁定利润,又可避免价格风险。
近期,由于棉花市场低迷,产品出现滞销,师供销合作社审时度势,针对棉花市场行情变化制定出相应的销售策略:加大移库力度,把销售推到内地的纺织用棉门前;利用棉花撮合、期货交易市场与现货的行差,对现存棉花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减少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据了解,这批撮合交易皮棉抽检合格后,农五师今后的棉花销售又多了一个平台。
(石岱)
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承办中国苹果产业科技发展论坛
本报讯 8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中国苹果产业科技发展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论坛由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承办。来自我国苹果产业的科研、高校、生产、加工、流通、行业协会等代表100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贯穿“实际、实用、实效”的理念,邀请我国苹果行业具有影响力的27位专家、学者和著名苹果企业技术骨干,交流苹果种植业现状、国内外苹果产销形势、苹果加工与贮藏保鲜技术、标准苹果园建设、水果农药残留控制、提高苹果质量和产业效益的努力方向,论坛还解读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苹果产业的发展形势与任务目标。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等具有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苹果生产、科研、流通与教学单位代表分别交流与互动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束怀瑞指出,中国苹果的种植面积有3300多万亩,产量达3320多万吨,是国民经济中的大产业,中国苹果占世界总产的近50%,对世界苹果产业具有很大影响力。要在苹果大产业链条中做好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物流、信息、市场等9个方面的有效衔接,使产业链向高层次发展且实现各链条的互利共赢。此外束院士还提出下一步苹果产业发展目标是稳定面积、调整结构、重视质量安全,提高竞争力。
(曲延平)
江西广昌县社农资服务贴民心
本报讯 “算起来这么多年‘双抢’就今年最省心,以前买农资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费时费力还担心质量问题。今年,县供销社的农资连锁店直接开到了村里,化肥、农药、种子等样样俱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方便、省钱又放心。”8月23日,在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正在奕祥农资店购买化肥的村民邱义仁细数着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今年以来,广昌县社积极争取省财政“以奖代补”农资“引导资金”项目,以农资公司为龙头,着力打造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通过新建、改造,在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目前,该县已拥有1个农资配送中心、7家农资直营店和30家农资加盟经营店。
“引导资金”项目实施后,推出农资商品淡季入库措施,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主渠道作用,与省内外农资生产企业对接,落实货源增加库储,实行集中采购、统一冠名、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品牌模式,在全县乡、村、组的主要农产区,创建直营店、加盟店和村组零售经营点的网络建设,并严格规范农资经营活动,对所有农资经营网点店主进行专题免费培训,先后举办2期免费农资培训班。彻底解决了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售后服务不健全,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东奔西跑、难买到“放心农资”的问题。
此外,面对“双抢”时节农资需求旺盛的实际,广昌县“新网工程”农资网点还实行让利优惠价,增设“庄稼医生”进行“坐堂问诊”,节省农民开支,保障农资商品供应。此外还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购买农资,实行电话预约、送货上门服务。
(刘生 李明)